73歲的程原祥望著他在柬埔寨 蓋的高腳屋,想起小時候跟著爸媽逃難到台灣時住的房子也差不多這樣,當年到教會領奶粉、二手衣物,很高興老年時有能力「將這份愛傳下去」。
程原祥因女兒、女婿的原因,報名參加國際志工 團,頂著酷暑與語言不通,到柬埔寨幫窮人蓋房子。看著高腳屋從無到有,辛勞轉成喜悅,他說「這是用錢買不到的快樂」。
程原祥老家在大陸山東,國共內戰時他在逃難中出生,輾轉來到台灣時只有1歲。程原祥說,小時候住的房子,屋頂、牆壁就是用竹子做的,跟柬埔寨蓋高腳屋類似。
他表示,父親在軍隊任職,每天飯菜雖不豐盛,但還是有得吃;印象最深刻的是到教會領美國救濟的奶粉、麵粉與二手衣物。跟現今柬埔寨相比,還是幸福多了。
程原祥年輕時從軍,退伍後進入中研院地球科學所任職員,跑遍各地布建全台地震觀測網;65歲屆齡退休後,加入中研院生態志工隊。
程原祥的女兒、女婿是台灣寰宇希望協會志工,10年前開始,利用暑假帶著台灣、港澳與大陸志工到柬埔寨距金邊市區40公里外的烏棟山,為當地人建屋。
女兒程宜錦說,柬埔寨首都金邊發展迅速,但烏棟山有上百戶人家,當地沒水沒電,住戶靠著帆布、木材搭建臨時避難所,台灣寰宇希望協會與柬埔寨當地的NGO合作,為烏棟村的居民募款蓋房子。
程原祥在2017年加入女兒、女婿的行列,前往柬埔寨當志工,他表示,兒女跟女婿都去幫窮人蓋過房子,從女兒、女婿分享的語氣中,感受到動手助人的意義,讓自己很感動,也想親自去體驗。
程原祥有心臟疾病,擔心萬一天氣太熱受不了,會不會拖累其他人?為此行前還接受訓練;志工們蓋的是傳統高腳屋,用木材、竹片、棕櫚葉與少許水泥,把9根高達數公尺的樹幹立起來,再用角木固定,光這一步就耗掉一整個上午。
高腳屋的四面牆壁,則是以竹片、棕櫚葉組合而成,再用釘子固定住。葉片排列的方向得一致,才能避免牆壁滲水,同樣得靠志工們合力協作,才能打造出完整的牆面。
程原祥與20多名志工花了4、5天時間,合作完成3座高腳屋,大夥兒跳舞慶祝。程原祥說,看著當地人的感激之心掛在臉上,自己則得到了心裡的快樂,「年齡、語言不通都不是問題,因為心靈可以溝通」。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