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在群組發送長輩圖時,隱含著想問兒孫「你好不好?」的訊息。這也是家人可以反詐騙的時機,張立鴻建議當收到老人傳來的長輩圖時,請記得回應,將正確的訊息傳達給長輩知道,彼此互通訊息的親密感,會讓群組變得更像穩固的小團體,詐騙更不容易趁隙而入。
既然身心變化無法避免,老人如何自我鍛鍊身心?張立鴻舉出四個練習。
1.第一步 建立新的社會連結
張立鴻說,「退休」對許多老人來說是關鍵事件,許多長輩因為工作、教會信仰等原因,與其他人建立很強的社會連結,一旦退休,連結也消失,人生就此被切割,這是心理學的「撤退理論」。
「永遠有一份你可以做的事情在等著你。」張立鴻用「活動理論」來鼓勵長輩,例如去做一份感興趣的工作或當志工,為自己建立新的連結,這也是築高被詐騙的門檻。張立鴻說,因為愈到晚年,長輩因為少了許多對外的連結,也因此愈發重視與身邊親友的關係,容易信任別人,因此要練習建立新的社會連結。
老人家容易忽略負面資訊,或遭詐騙時,對方嘴角揚起的竊笑或表情細節。
老人家重視信任和親密感,也因此很難拒絕外人的推銷。2008年美國喬治亞理工學院一項研究,讓年輕人和老人去觀看一部隱含詐欺情節的影片,當中有四分之三比率是真詐騙,觀察結果顯示,老人家容易忽略眼神閃爍、偷笑的細節,但若只是聽聲音,年輕人和老人就相差不大。這項研究指出,老人家重視偏向正向情緒的連結,忽略負向、欺騙的訊息。
2012年,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一項研究找了四組對象,分別是家人、朋友、陌生人、鄰居,研究顯示對於陌生人或鄰居,老人家對這類弱社會連結的人,信賴感反而比年輕人高。
這些研究都令人好奇,為什麼老人對陌生人偏向用正面的角度看待呢?
張立鴻說,隨著年齡愈大,老人可以控制的事情會變得愈來愈少,這個階段會更需要別人的幫助,也因此老人需要和陌生人建立信任、親密的連結,但在詐騙橫行的現代,過去鄰里、陌生人之間的幫忙反而讓老人變成詐騙集團眼中的羊隻,尤其是獨居老人或和外界互動很弱的老人家,更加嚴重。
香港中文大學還找了七、八十歲老人與年輕人進行跨世代研究,結果發現亞洲的老人家對負面情緒比較敏感,例如老人家對海報文宣中和「處罰」有關的負面訊息會更加注意。張立鴻的解釋是,老人家不喜歡自己成為拖累群體的人,會出現「別人做,自己也跟著做就對了。」
2.反詐騙 從回應長輩圖做起
隨著科技進展,老人使用3C的程度早已超乎想像,張立鴻說,長輩圖也是老人在尋找社會連結的方式,老人家每天在群組發送長輩圖時,其實隱含著想問兒孫「你好不好?」的訊息。
而詐騙訊息藉由長輩圖、長輩文無孔不入,但這也是家人可以反詐騙的時機,張立鴻建議當收到老人傳來的長輩圖時,請記得回應,將正確的訊息傳達給長輩知道,彼此互通訊息的親密感,會讓群組變得更像穩固的小團體,詐騙更不容易趁隙而入。
3.存腦本 學習挑戰新事物
除了運動增強肌力、均衡飲食,甚至多到醫院諮詢營養師,終身保持學習新事物以及閱讀,是延緩失智很重要的因子。張立鴻建議老人家,學以前有興趣或沒學過的事物,做以前做不到、現在去挑戰的事情。例如運動神經不好,年紀大了,大家狀態都差不多,反而是個很好的時機去挑戰,對心智也是正向的刺激。
4.養寵物 多和小朋友互動
最後是不妨養寵物或多和小孩互動,為生活增加新刺激。小朋友會為長輩帶來新的刺激,很多老人家年輕時沒有時間好好陪小孩,在晚年時與兒孫同樂,會讓人見到老人家不一樣的一面。而養寵物(例如狗)也有類似的效果。
更多精選延伸閱讀|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