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有位伯伯來看診,說是好一陣子吞嚥一直都怪怪的偶爾會伴隨胸悶,持續在耳鼻喉科追蹤了一陣子都沒改善,轉來尋求協助,建議伯伯接受內視鏡檢查,結果一檢查,發現他的食道下段已經有了部分細胞異化。聊了一下才發現,這位伯伯每天吃飯時都習慣要來碗熱騰騰的湯。很多長輩都有覺得湯要趁熱喝才對味的習慣,但長期讓高溫直接刺激下食道黏膜,會讓細胞反覆受傷發炎,罹患食道癌 的風險也會提高。如果你或家人也有這個習慣,今天就來聊聊這個你可能忽略的健康風險!

為什麼喝「熱湯」會提高食道癌風險?
食道比胃更脆弱,缺乏厚實的黏膜防護,因此較容易造成損傷。熱湯對食道的影響因部位不同而有所差異。上食道段(靠近喉嚨)受到高溫刺激時,較容易出現水泡或喉嚨疼痛,但癌變風險較低;下食道段(接近胃)受到高溫刺激,容易出現吞嚥疼痛、胸痛或腹痛,並且更容易受到胃酸逆流影響,使黏膜修復困難,提高食道癌的風險。

這並不是危言聳聽,世界衛生組織(WHO)旗下的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在2016年就將超過65°C的🫖熱飲列為「2A類致癌 物」,也就是可能對人類致癌的物質。而2019年發表的一項針對伊朗Golestan地區居民的研究發現,那些每天喝高溫熱茶或熱湯的人,罹患食道癌的風險比喝較低溫飲品的人高出90%!
編輯推薦》59歲女星方文琳睡前喝高粱患「食道癌」!喝燙水、喝酒、抽菸成發病主因:https://reurl.cc/M3EWNp

該怎麼知道熱湯的溫度會不會傷害食道?以下教你三個簡單的判斷方法。
第一口覺得燙,就等一等
很多人習慣「忍著燙感」慢慢喝,但其實這樣每一口都在無形中灼傷食道。如果第一口感覺燙得受不了,甚至讓舌頭有點刺痛,那代表溫度過高,這時候千萬不要硬吞!高溫會直接破壞食道表層黏膜,造成燙傷,一定要稍微放涼後再喝。
先用舌尖試溫、再攪拌,別讓高溫傷到喉嚨
舌尖比口腔內部更敏感,喝熱飲時可以先用舌尖輕觸湯匙或杯緣試試溫度,如果覺得燙,代表還太熱,應該再等一下。如果喝下後喉嚨瞬間覺得灼熱或刺痛,這口就太燙了,最好再放涼一點再喝!
除了試溫,還可以用湯匙攪拌幾下,幫助熱氣散發,讓溫度降得更均勻,不要直接端起來大口喝下;也可以先倒在杯蓋上測試溫度,如果小口啜飲還是覺得燙,就再等一下。外面買的熱飲,拿到手別急著喝! 可以稍微靜置五分鐘,讓溫度降至適合飲用的程度;在家燉湯或煮湯剛起鍋時,也別急著喝第一碗!可以透過加點溫水稀釋的方式來降溫。
小口啜飲比大口吞嚥更安全
大口吞嚥熱湯容易讓高溫直接接觸食道,短時間內造成較大的溫度衝擊,甚至可能傷及更深層的組織。最好的方式是改用小口啜飲,讓熱氣在口腔稍微分散,減少直接燙傷的風險。另外,喝湯時避免快速連續喝下,可以每一口之間稍作停頓,讓食道適應溫度。
喝熱湯千萬別急,長期喝過燙飲品容易導致食道發炎,甚至增加 #癌變風險,影響比想像中更大。不燙口,才是對食道最好的保護!
本文轉載自《你的腸胃科醫師 鄭泓志 內科 慢性病FB粉絲團》,原文為:前陣子有位伯伯來看診...
【橘世代課程平台】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過好生命第二階段,量身打造一系列專業課程!
立即了解》請點我
加入橘世代LINE好友,立即掌握橘世代大小事!再即享折扣金50元!
領取折扣》請點我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