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本暢銷書《燃燒殆盡的人》提到的雖然大半是指工作者,但也可適用於家庭照顧者 ,因為幾乎是全年無休。
我是一個有「照顧者情結」的人,身為獨生女,覺得應該要承擔原生家庭的重責大任,尤其在父母年老時,讓他們得到妥適的照顧、不留遺憾,才是善終,其實這個預期目標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母女、親子課題何其複雜,而且每個家庭和個人的條件都不同,每個人的都是獨立個體,尤其是活了一輩子的父母,他們哪有可能照我們期待的方式活著?使不上力的感覺,很容易讓人感到心力耗竭。
長期來看,就是所稱的「燃燒殆盡症候群」,這是指逐漸喪失熱情,精神與肉體上出現各式各樣的症狀,美國學者赫爾伯特稱為Burnout。照顧者常常會因為帶有同理心,而將他人的情緒堆積在自己的心裡,長久下來,很容易產生同理心疲乏,甚至對自己的工作感到倦怠,而導致精神上的耗竭。
努力卻得不到回饋的剝奪感讓人失去動力,生命考驗無預警,人人有機會成為照顧者,人終會老去,人生轉彎處難保意外不會降臨。曾經看過統計,每五個人,就有一個人的內心曾經生病過,總是為了小事煩躁生氣、認為自己沒用而沮喪、在意旁人的眼光無法做自己,或顧慮他人的感受而疲憊不堪。
活著,不僅辛苦,尤其還要照顧長輩 ,這種無奈只有局內人真正懂呢!若是碰上依賴型的父母,情緒勒索極有可能發生,能者多勞,卻過勞。有時候無論做甚麼努力,或是盡力付出,結果卻不如預期,這種無能為力的時候,心就被掏空了。
如果社會氛圍希望照顧者「盡孝」,認為照顧父母 年老責無旁貸,做什麼都是「應該」,「要求完美照顧」、「有父母可以奉養是福報」,那麼照顧者們很可能會燃燒殆盡,所以照顧者要自我增強,將每件小小的好事存起來當作戰備能量。
要學習「跟前半生結清」,很多孩子因為家庭等環境因素,在同齡小孩正在享受童年的時候,他們成了過度成熟的小大人。而從小成為照顧者的他們,未來可能也不自主的強迫自己照顧別人。受傷的內在小孩,容易形成討好性格,潛意識裡都希望大家可以認同自己,照顧者更容易因此陷入深深的痛苦中,因為照顧之路有太多的不得已跟不完美,但是,照顧者這麼辛苦,才更要用盡全力讓自己好過,所有會讓自己不好過的事情絕對不要做,只有這樣,才能夠活下去、活得好。
照顧者要先照顧自己的傷口,如果沒有找到傷口的源頭,好好的面對這件事,又該怎麼好起來呢?讓傷口透透氣,才能讓傷口有復原的可能。若要走漫長的陪伴之路,照顧家人前更要照顧自己,先當一個「可愛」的人,把很多內心過不去的事情清理掉,讓好的感覺和事物留下,若內心有傷,無論物質生活多麼好,都無法過得快樂。
就算我不為別人做些什麼,也是一個值得被愛的人。當所有人都需要我的時候,我要記得最需要的是自己,把自己放在生命當中的第一位,才能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做不到的時候,要先放下,如果放不下,就交給時間吧!
更多優質文章,請看粉專:愛自己,不阿雜
【橘世代限時徵稿】募集自由創作者!投稿者文章被採用皆有抽獎機會:https://orange.udn.com/orange/story/121415/7965946
🍊活動步驟│
步驟1:請於橘世代粉專貼文留言或私訊想參加投稿活動
步驟2:經審核通過後給予投稿連結開始投稿
步驟3:投稿文章審核通過,於前台露出就有抽獎資格(👉👉請務必填寫真實個人資訊)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