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言論自由底線在哪裡?在網路罵人會被告?這些字眼恐成侮辱!達「三標準」可起訴

有不少惡劣的人,仗著網路的匿名性四處大放厥詞,究竟遇到這種狀況,要怎麼提告妨害名譽罪?如果只是一時被惹惱,不小心說了比較難聽的話,被起訴的機率高不高? 圖/freepik
有不少惡劣的人,仗著網路的匿名性四處大放厥詞,究竟遇到這種狀況,要怎麼提告妨害名譽罪?如果只是一時被惹惱,不小心說了比較難聽的話,被起訴的機率高不高? 圖/freepik

現代人的生活總是離不開網路,但也有不少惡劣的人,仗著網路的匿名性四處大放厥詞,不只讓人感到不舒服,更嚴重一點還會造成個人名譽受損。

究竟遇到這種狀況,要怎麼提告妨害名譽罪?構成要件有哪些?如果只是一時被惹惱,不小心說了比較難聽的話,被起訴的機率高不高?本文將詳細說明有關妨害名譽罪的一切,讓你暸解言論自由的界線如何區分!

一、怎樣的行為會構成妨害名譽罪?

(1)妨害名譽罪是什麼?

其實妨害名譽罪是刑法中的一個罪章,底下概括許多不同的罪名,主要是為了保障每個人人格的主體與完整性,也就是所謂的「名譽權」而設立,大家常聽到的「公然侮辱 」和「誹謗」,都是這個罪章中的規範。本文也將以公然侮辱和誹謗兩個罪名主軸,介紹構成要件,也會比較其中的差別!

(2)公然侮辱罪的構成要件

1.處罰公然侮辱人者

公然侮辱罪必須要符合「公然」、「侮辱」和「人」三個要件。聽起來是不是有點像廢話?然而,這就是檢察官決定是否要起訴的重要關鍵!

• 公然

指「侮辱行為所在的地方或場所,會讓多數人或是不特定人有可能看見或聽見侮辱的情形」。所以如果在空無一人的教室大罵對方,或是周遭很吵雜,除了你之外,可能根本沒人知道當事人說了什麼,以上情況都不符合公然的定義!

• 侮辱

指不涉及敘述事實的言語辱罵、動作或文字圖畫(迷因也算!)例如「神經病」、「畜生」、「雜種」等,都曾在實務判決中被認為算是侮辱的範疇。但像是「幹你娘」、「他媽的」在某些判決中,則被視為日常口語的一種,所以未必會被視為侮辱,要看罵人的狀況、對象以及被害者的遭受的權利損害而定。

• 人

罵人的對象也是構成要件中重要的範疇,必須要可以推論或確定是誰,但不用直接指出對象的姓名,對象也不需要在侮辱的現場。像是「之前當高雄市長的禿頭是王八蛋」、「穿裙子的總統是神經病」,相信有受過義務教育的人都知道在說誰。這就符合「人」在公然侮辱之中的構成要件。

另外一個很常見的問題:在網路留言罵人,究竟算不算是公然侮辱?答案是Yes!因為網路空間會有不特定人士進出,你的言論也會被許多人看見,如果是聊天群組,如Line、Telegram或Discord,只要群組所在的人數超過三人,就認定是公共場所。所以若在網路上的發言涉及上述構成要件,一樣會成立公然侮辱罪。

2.以強暴犯前項之罪者,刑罰加重

如果侮辱的行為不只有口頭責罵,過程中還包含施以物理力量的強暴,像是砸雞蛋、毆打等,就會以加重公然侮辱罪處理,並可處以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金。

3.公然侮辱罪的主觀要件

根據刑法規定,犯罪的處罰,必須要有故意行為,所以要知道並且想要讓犯罪的事實發生,才會具有公然侮辱罪的故意。

(3)誹謗罪的構成要件

1.意圖散布於眾,而指摘或傳述足以毀損他人名譽之事者

所謂指謫或傳述,是指宣傳、傳遞或敘述等等類似的方式,向公眾和他人散播資訊的行為。與公然侮辱罪不同的地方是,誹謗罪必須描述一個事實,而非使用形容詞、名詞進行辱罵。例如「某某家的媳婦與公公通姦!」,若有人肆意宣傳此事,無論是否為事實,都可能涉犯誹謗罪。

2.散布文字、圖畫犯前項之罪者

如果不是僅以口頭方式散播消息,而是撰寫文字或是製作圖片,那罰責將相對更重。所以建議不要在網路上任意製造圖文,擅自發佈特定消息,如果有人因此而蒙受損失而採取司法途徑,且法院認為構成誹謗罪,最高可處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三萬元以下罰金。

3.誹謗罪的主觀要件

誹謗故意是指,知道並且想要讓他人在社會上的人格評價降低,才會具有誹謗的故意;此外,除了誹謗的故意外,誹謗罪的主觀要件還要有散布意圖,也就是誹謗他人時,有傳播給別人知道的目的。假如只是在一對一的聊天室或電話中抱怨他人,卻被朋友外流,那抱怨的人不能構成誹謗罪,因為被朋友外流是之後才發生的事,並不符合他的本意。

(4)妨害名譽罪的不罰條款

這樣看起來,是不是只要在公共場合指責他人行為,或是在公開言論中,包含可能會造成對方社會評價降低之論述,就可能會被對方以公然侮辱罪或誹謗罪提告?這樣的話,憲法所保障的言論自由又在哪裡?

為此,妨害名譽罪章中,也包含幾個不罰條款,在言論自由和保護個人名譽權中做出取捨。只要符合以下情形,就算其行為同時符合客觀和主觀要件,法院依然會認為行為人無罪。

1.能證實且為公共利益者

刑法第310-3條:「對於所誹謗之事,能證明其為真實者,不罰。但涉於私德而與公共利益無關者,不在此限。」

雖然從條文上來看,似乎誹謗內容若是真實發生的事,且當事人可以論證,刑法就不會處罰。但要是記者是從消息來源獲得資訊,加以報導後才發現是錯誤的,但由於根本不認識當事人,也不在事發當下,這樣是否會構成誹謗罪?

根據大法官釋字第509號解釋,就算誹謗行為人不能直接證明他的誹謗內容真的有發生過,但只要行為人能證明是從可靠管道獲得消息,且自己有經過盡責調查,沒有過度輕率地就相信這件事,就算能夠證明其為真實。

那所謂「符合公共利益的誹謗」又該怎麼定義?例如之前爆發的論文爭議,由於學術倫理可以成為判斷政治人物是否適任的標準之一,記者的報導雖然會降低當事人的社會評價,但只要報導內容屬實,且未節外生枝,或與其他不相干的事情連結,則法院便不會處罰其誹謗行為。

2.善意發表言論者

只要發表言論者是出自善意,且符合下列任何一種情況,就不會以誹謗罪論處。

• 因自衛、自辯或保護合法之利益者

例如被別人誣賴,或是有不實指控時,可以提出反駁,說明事實並非如此。

• 公務員因職務而報告者

公務員因為其工作內容,有必要告知相關單位發生的事實,或是把某些資訊公開給民眾知道,如果是職務上的正當需求,就不構成誹謗罪。

• 對於可受公評之事,而為適當之評論者

媒體對於所發生的事實,依然可以進行報導,但必須拿捏評論之程度,同時也不可過度渲染,或是有過多主觀意見。

• 對於中央及地方之會議或法院或公眾集會之記事,而為適當之載述者

新聞常常會播報立法院質詢的影像,或是撰寫其他文字紀錄,讓民眾暸解立委和政務官是否有善盡職責。在民主國家中,監督政府的施政狀況是很重要的事,為保障人民「知的權利」,記者製作相關報導時,只要陳述符合事實,且未過度誇飾,其言論自由將受到保護。

妨害名譽罪章中,也包含幾個不罰條款,在言論自由和保護個人名譽權中做出取捨。 圖/...
妨害名譽罪章中,也包含幾個不罰條款,在言論自由和保護個人名譽權中做出取捨。 圖/freepik

二、如何提告妨害名譽罪?

1.蒐集證據

在提起訴訟前,收集與案件有關的所有證據,例如個別留言的截圖,需包含時間和日期等。若是錄音證據的話,當事人的聲音也要出現在錄音中。

2.尋求律師 協助

尋找專業律師協助,了解案件的可行性、是否符合構成要件、提告程序及可能的法律 後果。

3.到案發地點的派出所報案

警察做完筆錄後會展開調查,若認為案件事實有觸法的可能,會再移送檢察署。

4.檢察官偵查

檢察官接獲案件後會展開偵查,並依據案件事實和證據,決定是否要起訴行為人。

5.法院審理

待檢察官提起訴訟後,法官會再視狀況,裁判犯罪成立與否,和量刑程度。

三、妨害名譽罪可以撤告嗎?

根據刑法第314條規定:「本章之罪,須告訴乃論。」所妨害名譽章中所規範的罪行,都屬於告訴乃論,只要當事人願意原諒對方,就可以自行撤告。

四、提告妨害名譽罪的常見問題

(1)警察會協助我找出匿名者的IP位置嗎?

查IP就是獲取通訊資料,因為行為涉及侵害人們的隱私權,因此有嚴格限制。根據法律規定,根據法律規定,只有最輕十年以上重罪、強盜、搶奪、詐欺、恐嚇、擄人勒贖、人口販運、槍械管制、走私、毒品、幫派犯罪等罪,可以請警察調閱IP位置,而且還需要檢察官同意。所以當案件是公然侮辱、誹謗等罪,警察沒有查閱通訊資料的權限。

因此,若是在網路世界遇到侮辱、誹謗的情況,如果無法找到對方的真實資料,那很有可能無法提告。

但還有一種方式可以嘗試,就是直接寫信給網路平台提供者、網路內容提供者、應用服務提供者等,因為這些業者不屬於電信事業,也就不在通保法的規範底下,因此向這些業者調閱IP的相關資訊(接收方、位址、信箱或位置資訊),甚至是實名會員資料,都不需要遵守通訊保障及監察法的規定。換句話說,只要業者願意提供,警察要調閱這些資料的話,並沒有法律上的問題。

(2)妨害名譽罪的起訴機率高嗎?

隨著網路興盛,有許多人仗著匿名身份在各個平台任意發言,因此引發不少紛爭。根據法務部的統計資料,101年檢察署偵辦妨害名譽及信用罪的接收到的案件共有1萬1,008人 ,110年時增加至2萬1,371人,10 年間增加近1倍的案件量。然而,在這十年中的相關案件,有72.3%都不起訴,遠高於全部刑案的37%不起訴比例。

不起訴的原因,除了可能有找不到對方真實身份、罪嫌不足等,還有許多人在一氣之下提告後,又覺得訴訟程序太麻煩而不出庭。事實上,根據統計,不起訴的案件中共有33.7%為撤回或逾期告訴,比所有刑事案件平均的19.4%高了不少。

所以在這邊提醒大家,千萬不要只是想嚇嚇對方才提告,畢竟每次進行訴訟流程,檢警都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調查、撰寫公文書,司法資源應該留給真正需要的人哦!

五、提告妨害名譽罪時的注意事項

建議您

• 蒐集並保存所有可能會用到的證據。

• 尋求律師的幫助,確認自己能爭取的權益。

請勿

• 以非法方式查詢對方真實身份。

• 提告後不出庭,浪費司法資源。

六、律師帶你看妨害名譽罪相關案例

(1)在網路罵別人娘娘腔、指控性生活不檢,涉犯妨害名譽罪?

曾有人因為在工作方面有所交惡,於是在臉書發布許多針對特定人士的謾罵,例如「把娘娘腔刪除好友而且讓他去吃屎,我讓你這些今年都達成」、並指出對方「私生活很豐富」、「沒職業道德也沒倫理道德」。法院認為發文內容指名道姓,且貼文為公開展示,加上內容具有辱罵和以敘述他人行為,而降低對方社會評價之實,其行為構成公然侮辱罪和誹謗罪。(106年度易字第1308號)

(2)在玩遊戲的時候罵人,是否會被告公然侮辱罪?

在玩多人線上遊戲時,有時可能會因為隊友的表現不如預期,而有比較激動的口角衝突。但是,如果辱罵的對象只是遊戲ID,根本不知道對方的現實身份為何,這種情況是否也構成公然侮辱罪?

針對這點,實務上尚未統一共識。在案例A中,法院認為辱罵對方的網路帳號,即使並非真實姓名,也可以構成公然侮辱罪。因為玩家可以使用暱稱、別名或帳號來活動和互動,雖然其他人可能不知道他們的真實身份,但他們仍然可以透過這些網路身分在社群中建立人際關係和聲譽,法律也有必要保護這方面的名譽權。(107年度上易字第1429號判決)

但在案例B中,法院認為妨害名譽罪需要有特定的受害人,可以是自然人或法人,但必須能以一般方法將妨害名譽的對象與特定人格聯繫起來。如果侮辱或誹謗的對象不明確,那麼就無法構成妨害名譽罪。(107年度上易字第1267號判決)

不過,雖然在遊戲裡辱罵對方不一定會構成公然侮辱罪,但還是有可能成立民事損害賠償責任,所以在網路上的發言還是要特別注意,避免惹上官司。

參考法條與資料:
• 刑法 第309條
• 刑法 第310條
• 刑法 第311條
• 刑法 第314條

本文轉載自《法律Follow me》,原文為:在網路上罵人會被提告?妨害名譽罪的起訴機率高嗎?能不能和解?

更多新聞報導

公然侮辱 法律 律師

法律Follow me

法律Follow me是由一群專業律師和法律人一同組成的團隊,致力為複雜的法律問題提供專業且易懂的視覺化處理流程,協助民眾一步一步解決問題。

2023下半年12生肖運勢公開!財運、事業、健康、感情運一次看

日治時期禁忌戀情大公開《惠來里158號檔案》見證一段時代下的動人愛情故事!

延伸閱讀

【MeToo風暴】受害者為什麼當下不求救?事後也不說?心理剖析一次看

失智家人總問離世多年的親友在哪裡...該說真話嗎?照顧失智者7大困擾與技巧一次看

婚姻中沒有「合法強暴」!硬上、性騷擾 另一半可提告

總對「老」有偏見?年齡歧視!「長江後浪推前浪」下一句竟被說...

相關文章

今年最後水逆來襲!5星座陷「焦慮重災區」影響最大,命理老師教你破解

住在「火災高風險住宅」太危險!租屋族8招檢視居住安全

千萬獎金在等你!7、8月發票特別獎5張未兌領 消費資訊、兌獎期限一次看

記得儲水!「這縣市」公布停水資訊 台水提醒3件事要注意

29歲0存款,2年後戶頭多100萬!7大存錢心法:相信自己、別賺快錢

明年5生肖旺翻天!屬雞升官加薪 這生肖「天喜星」加持好運衝第一

熱門文章

大型垃圾、家具怎麼丟?一文搞懂!附全台清潔隊資訊懶人包

2024小雪節氣「3生肖」好運降臨!小雪習俗、開運重點一次看

健檢報告「滿江紅」別放棄!49歲男狂瘦14公斤變健康就靠2件事

醫師夫妻退休選擇回台「入住養生村」!揭開美國移民回流潮背後原因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