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像長跑—每次離開原地,都讓我累積成不同自己

我喜歡長跑。一開始練跑,是為了健康,後來也發現,跟一群好友練跑,竟可以跑著跑著,跑回青春。而這幾年我更明白,每一回的起跑,都讓我們離開原地,都讓我們成為更不一樣的自己。最深的體悟該是二○一八年的波士頓馬拉松 。不僅比賽過程宛如一場冒險,我最大的收穫更是在起跑線之前,與終點線之後。

《人生第二曲線:台大教授郭瑞祥的人生創新學》
 圖/天下文化

《人生第二曲線:台大教授郭瑞祥的人生創新學》 圖/天下文化

波士頓馬拉松(簡稱波馬),是許多跑友們心中的經典賽事。原因是要跑波馬,繳交報名費只是基本,關鍵是先前有無十分傑出、直逼專業選手的跑馬成績,故也可以把波馬,想像成馬拉松界的奧運賽事,只錄取頂尖的長跑好手。

然而我的長跑初衷,僅是要拚健康與跑回青春。所以對於波馬賽事,我與我那群練跑好友,幾乎都是內心深深崇拜,但不敢起心動念染指。

但就在我們數年「歡樂跑」之後,竟有一位好友,跑出了極好成績,得以闖進波馬殿堂。我們眾人在祝福之餘,不禁有些問號:明明大夥都是一同練跑,怎麼他突飛猛進,我們卻仍在原地?平心靜氣後,才發覺答案實在「簡單」啊。

方向比速度重要

原來我們這些人,僅把波馬當白日夢,但跑進波馬的那位朋友,卻是認真追夢。所以尚未站上賽道,波馬已先教會我:先有方向、目標,才是真的出發,才是真正的離開原地。

於是,我們找方法,我們再也不一樣。目標明確,練跑依舊,但方法不同、強度不同,更有專業教練指導,於是離波馬資格,也就日日趨近,不可同日而語。

其實,練跑也跟人生一樣,沒有奇蹟,只有累積。隨著跑量增加,甚至隨著傷痛次數增加,每次離開原地,我們個個,都在前進。

而在二○一七年春天,我覺得自己火候已到、可以一拚成績時,我更特別邀請一位馬拉松好手與好友,擔任我的配速員。因熱血之外,馬拉松更可以是一項相當理性、極需耗費腦力的運動。在漫長的四十二公里,何時加速?何時補給?這些都必須根據賽道起伏變化,如是山路,還是市區?跑道筆直或是蜿蜒?以及當日氣候會如何變化?涼爽清晨何時會變成酷熱正午等等,逐一調配有限的力氣。

其實漫漫人生路,也需要學會自己配速。何時快、何時慢,都是學問,若跑太快,當然看似風光,但也容易受傷,反倒無法完成人生大賽。

事實上,我在該場賽事中,雖然有配速員好友領著,但也發生了意外。在比賽前大段,我成績超乎預期的好,眼看就要大大打破個人紀錄、順利闖進波馬,但也因為如此,我更一心拚快,竟疏忽了要適時吃補給物、回穩身體電解質的基本功。

於是最後路程,我腿部抽痛,肌肉隨時都會大崩盤,若因抽筋棄賽也不意外。我趕緊與陪跑員討論,我們降緩了速度,並在下一個補給站裡,乖乖花時間拉筋緩和,並於最後的路程裡,專心每一步,不再求快。

最終,是奇蹟,也是累積,我終於跑出了個人最佳紀錄,並得以前進波馬起跑線。起跑線之前的汗水,正是所謂的台下十年功,真讓我體會,常常人生最難的是得放膽立下遠大目標,並相信自己能以日常累積來達成遠大奇蹟。

起跑線之前的汗水,正是所謂的台下十年功,常常人生最難的是得放膽立下遠大目標,並相...

起跑線之前的汗水,正是所謂的台下十年功,常常人生最難的是得放膽立下遠大目標,並相信自己能以日常累積來達成遠大奇蹟。 圖/pixabay

本文摘自人生第二曲線 :台大教授郭瑞祥 的人生創新學》,天下文化 2020/05/29出版

【更多熟齡健康大小事↘↘↘】

。換下白袍起步跑!64歲院長征戰馬拉松,獎牌掛滿牆

。跑步到底傷不傷膝蓋?可以靠保健食品改善嗎?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FB留言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