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4歲康盛松從內政部會計處長職務退休後,就回到苗栗縣頭屋鄉北坑村老家,在廢耕的祖產地重新種起蔬果,租地生產老欉文旦柚,經營約4公頃大的有機農場,還買地4公頃多造林。做農並不容易,有時甚至會虧本,雖曾當過會計處長,但他自嘲從不記帳。
康盛松從會計處長退休,很難想像,他其實是台灣省立苗栗農校畜牧獸醫科(苗栗農工前身)出身,退休後經營農場,則與工作經驗有關。因職務須各地出差,發現農藥氾濫,且有感於地球暖化,2002年12月退休,2013年初就回到頭屋鄉北坑村老家整地,種蔬菜、蓮霧,並申請獎勵造林。
「做農真的不容易。」康盛松說,他在公館鄉買地申請造林,必須先整地,當初地上長著雜木林,尤其孟宗竹又長又重,必須敲碎才能完全焚化。雖雇工幫忙,他還是筋疲力盡、常忙完全身抽筋,但看到肖楠、櫸木、烏心石逐漸長成,親友都大為肯定,他也很有成就感。
康盛松經營農場,從廢耕多時的祖地及鄰地一公頃多開始,4、5年前再租下頭屋鄉飛鳳村2公頃多老欉文旦果園,口碑相傳逐漸打出知名度。但做農還是要靠天吃飯,他說,今年天候異常,前半年大乾旱,5月底又陸續降下大雨,蔬果長不好,260多棵文旦有70多棵幾乎沒結果,過去收穫3萬多台斤,今年僅餘2萬多台斤,品質也受影響。
雖擔任多年會計處長,但康盛松經營有機農場9年從不記帳,他說,因為有興趣,且是回饋地方,雖然有時會虧本,這條路還是會繼續走下去。
康盛松:退休做農 要做功課
康盛松退休後返鄉,在苗栗老家經營有機農場,他分享做農的過來人經驗,建議退休前充分做好功課,還要預先財務規畫,更能享受退休事業第二春。
康盛松從農校畢業,特考分發到花蓮區農業改良場到內政部會計處,一路跨領域,他靠著請教、研究相關資料在專業勝任,就連回鄉做農,也是靠「問」走過來。
他說,加入各種產銷班學習,但還是會碰到問題。他舉例,有機農場、老欉文旦柚果園都要靠抽水馬達抽水,電費是筆支出,灌溉水若不夠充分,會影響蔬果品質,這些都是成本,「退休要做農,這些都要做功課。」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