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洗完的衣服沒有充滿芳香,反而散發一股濕悶臭味嗎?錯誤的洗衣 習慣不只讓衣物越洗越髒,還會成為細菌 滋生的溫床,悄悄地減短衣物與洗衣機的壽命喔!看似簡單的洗衣其實暗藏許多細節與迷思,本文專訪家事達人陳映如 ,打破大眾常見的洗衣迷思,並且傳遞正確的洗衣方法。
錯誤一、洗衣精越多洗越乾淨?恐有殘留
許多人以為洗衣精加多一點,或是泡泡多一點,衣服就更乾淨,其實這是迷思,家事達人陳映如說明,洗衣劑超過建議的用量,洗淨力不會增加,反而會殘留在衣物與洗衣槽上,造成臭味甚至過敏問題。
而且現在許多洗衣劑屬於「低泡型」設計,所以生成泡泡少,但洗淨力高、衣物更少殘留物,並不是泡泡愈多,就洗得越乾淨,建議加入洗劑份量依包裝上建議比例使用。
錯誤二、冷水洗最安全?其實溫水更有效
許多人習慣用冷水洗衣,認為省電又安全,但陳映如表示,台灣潮濕悶熱的夏季,溫水可提高洗衣效率,也較能減少異味問題,建議使用30度左右的溫水洗衣,可以更有效發揮清潔力,洗去衣物上的皮脂與汗漬。
錯誤三、浸泡再洗更乾淨?時間是關鍵
髒衣服浸泡後再進洗會更乾淨?陳映如指出,衣服浸泡10~15分鐘就足夠,泡太久容易染色、破壞纖維,而且原先附著於衣物的細菌,會逐漸溶於水中,逐漸成為污水,泡太久反而會讓衣物褪色老化。
錯誤四、洗越久越乾淨?要看衣服布料
陳映如分享,毛巾、棉被與一般衣物是用的洗程模式都不同,選錯洗程會影響衣物壽命,最好依照衣物的材質、多寡等,選擇正確的力道與模式,否則調整模式力道太強會讓布料過早損耗,衣服不見得能穿得久,洗衣機還會過度勞損。
錯誤五、洗衣膠囊雖方便,但沒注意順序
近期流行用洗衣球、洗衣膠囊等,由於主打「一顆搞定」十分方便,但仍要注意擺放位置與加入洗衣的先後順序,否則難以發揮洗滌效用。陳映如提醒,請先放膠囊、洗衣球於底部後,再放衣物,避免膠囊卡在衣物中無法有效溶解,另每家品牌膠囊大小不一,建議使用量應視衣物多寡;另台灣天氣潮濕,膠囊容易受潮變質,使用時雙手擦乾、封好盒蓋以免受潮。
最重要的是洗衣膠囊通常顏色亮麗、外型像糖果,家中若有孩童,務必放在拿不到的高處,因為國外已有多起誤食事件,家長們千萬不能大意。
一錯誤習慣 讓洗衣機成發霉溫床
不少家庭洗完衣就習慣性蓋上洗衣機蓋,但這其實大錯特錯,陳映如指出,傳統掀蓋式洗衣機若蓋緊緊,水氣無法揮發,容易造成洗衣槽發霉,建議每次洗完衣物後,至少打開蓋子通風30分鐘以上,搭配每月一次使用洗衣槽清潔劑,能有效減少細菌孳生。此外,別忘了定期清洗濾網與排水孔,維持洗衣機最佳狀態。
【橘世代課程平台】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過好生命第二階段,量身打造一系列專業課程!
立即了解》請點我
加入橘世代LINE好友,立即掌握橘世代大小事!再即享折扣金50元!
領取折扣》請點我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