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終站是死亡,要如何面對,許多人都還沒有做好準備。安寧緩和醫療 (臨終關懷 )是針對末期病人的醫療服務,台大醫院金山分院院長蔡兆勳表示,安寧緩和醫療並非以延長生命為目的,而是提高生活品質的關懷,更重要的是親人關係和解,達到生死兩相安。
蔡兆勳分享,第一年當住院醫師的時候,遇到一位肝癌病患,可治療的機會相當有限,且存活期大約是半年。心想:病人滿懷希望來醫院治療,要怎麼告訴他沒有治療方法?深刻體會面對醫學的極限,病患家人的痛苦很容易讓醫療人員陷入困境,於是投身於安寧緩和醫療領域。
蔡兆勳後來面對末期病人,會根據病人的需求評估是否適合接受安寧療護,結合團隊資源給予相關的照護,並非以病人「剩下多少時間」作為判斷依據。他把30年來的實務經驗以及生命教育理念,集結成「生死兩相安:學會與臨終病人說再見」一書,讓各界對安寧緩和醫療有更多認識。
「安寧緩和醫療不是洪水猛獸,也不是在病房等死,而是關懷的支持系統。」蔡兆勳強調,當診斷重大疾病後,即可介入安寧緩和醫療,提供家屬醫療參考資訊,並及時完成道謝、道歉、道愛、道別四道功課,即便到了生命末期,也不避諱談論死亡議題。
編輯推薦》安寧緩和照顧不是讓病人等死!透過「四道」永遠留住家人的愛:https://reurl.cc/0KA6Ko
前副總統陳建仁表示,每個人來到世上都有兩個重要任務:愛與被愛,而人生的旅途到了最後仍要用愛守護,開啟一場溫暖的告別,而不是遺憾的結束。他分享,四姊是比丘尼,在70幾歲得了乳癌,往生前仍有掙扎,當時選擇了安寧療護,終於對生命完全釋然,感謝生命中還有這麼多人愛著她。
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表示,母親前年過世,當時媽媽病危進出加護病房,心裡不捨無助,跟蔡兆勳討論之後,決定申請入住台大安寧病房,全家人陪伴媽媽走完人生旅程,一起安詳告別。她認為,安寧緩和醫療是重要的生命教育學習,多方討論後,把安寧善終 加入長照 3.0政策,實踐尊嚴善終的理念。
台灣臨終關懷照護的品質排名居世界第三、亞洲之冠,安寧緩和療護品質有目共睹。衛福部部長邱泰源指出,預立醫療照護諮商(ACP)是近年趨勢,但執行率低最大原因是費用問題,費用約落在每人1000元至3500元之間,將設法逐步擴大給付對象,提高臨終照顧風氣。

【橘世代課程平台】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過好生命第二階段,量身打造一系列專業課程!
立即了解》請點我
加入橘世代LINE好友,立即掌握橘世代大小事!再即享折扣金50元!
領取折扣》請點我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