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齡憂鬱就醫率低 醫籲:社會需重視老年心理議題

老年憂鬱會出現失眠、心情低落、記憶力變差等現象,常被認為是老化、身體病痛所致。 ...

老年憂鬱會出現失眠、心情低落、記憶力變差等現象,常被認為是老化、身體病痛所致。 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生命的每個階段,都有挑戰與任務,在社會心理學家艾瑞克森的論點裡,晚年期的任務在於整合生命、找到生命的意義感,若做不到,則會帶來悲觀絕望的感受。

然而老年人的心理議題以及需求,是各生命階段中最被忽略的一段,許多憂鬱長者身心困在疾病中,最後選擇自我了斷、寂寞離世。面對比率高、人數也一直攀升的老年自殺,社會該如何因應?

「退休」讓你想到什麼樣的畫面?已經卸下人生重責、含飴弄孫享清福?

據衛福部統計,六十五歲以上自殺死亡人數,在民國一百年是八○七人,一一一年時攀升到一一三八人。服用抗憂鬱藥物的長者,民國一○一年時是廿七萬人,一一○年攀升到四十八萬人。

年老後比年輕時更容易出現社會關係孤立、經濟貧窮、配偶離世、身體病痛等問題,這使得國內六十五歲以上族群的自殺死亡率一直居各年齡層之冠,服用抗憂鬱藥的人數,在這十年間也明顯攀升。

台北榮民總醫院老年精神科主任蔡佳芬認為,雖然老年人口的自殺率及自殺死亡率一直很高,但關注度卻遠不如青少年自殺,彰顯了社會對老年人心理議題的不夠重視。

蔡佳芬分析,老年人的自殺死亡率高,一來因為老年人身體較衰弱,同樣的方法,可能年輕人會被救活,但老年人就離世了;另一方面,老年自殺通常選擇致命性高、不可挽回的方法。

近12年65歲以上輕生死亡人數。 製表/張瀞文

近12年65歲以上輕生死亡人數。 製表/張瀞文

老年人的憂鬱症部分,雖然比率不是最高,但必須被重視的是低診斷率。相較於成人及兒童青少年,罹患憂鬱症的老年人更難發現。

一來,老年憂鬱 會出現失眠、沒有活力、心情低落、記憶力變差等現象,常被認為是老化表現、身體病痛所致,或是罹患失智症。蔡佳芬的失智門診中,大約有二、三成民眾以為是失智來就診,診斷後發現其實是憂鬱症。

二來,老年人對於心理疾病的求助意願低。同樣是精神科的疾病,長輩疑似失智症都不一定願意就診,憂鬱症的汙名化比失智更為嚴重,防衛就更深。

蔡佳芬強調,憂鬱症是可以治療的,但前提是要找出需要幫忙的長輩。最近她協助國健署拍攝了老年憂鬱症衛教影片,對象是家醫科及基層診所醫生,因為長輩不一定願意看精神科,卻常因為慢性病、身體病痛去家醫科或附近診所就診,若在回診時,醫師能夠對老年憂鬱症有些敏感度,鼓勵疑似者做檢測,並給予初期的處理或是轉介,會更精準地找出需要幫助的長者。

除了基層醫師,社區工作者也是老年憂鬱症及自殺預防的守門員。

老人福利推動聯盟秘書長張淑卿指出,老盟這兩年關心獨居老人 處境時發現,許多走不出來的獨老多有類似憂鬱症等心理健康 議題,失去社會連結會讓孤獨感 加深,也會讓原有心理問題更嚴重。

她建議政府應該有系統地做預防性的訪視,而分布綿密、且了解社區長輩狀況的社區關懷據點很適合扮演這個角色。她認為,據點除了舉辦長者的健康促進課程,還要走進社區,找到因為身體或心理狀況無法出門的長輩,為這些長輩創造人際連結。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更多精選推薦↓↓

【橘世代課程】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https://bit.ly/44stv2z

延伸閱讀

【邀阿公阿嬤拍B級殭屍片】忘詞也沒關係!失智奶奶變演員「不要只看到失去的,好好欣賞仍擁有的」

表面開朗樂觀,獨處時卻自卑到想哭…外人難察覺的「微笑型憂鬱症」能治癒嗎?

失智≠悲傷、負面 94歲失智奶奶化身電影女主角 用幽默樂迎挑戰

汐止農會銀髮族健康有照顧:推出延緩失智課程、手做DIY、健康餐點...一整套顧健康!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FB留言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