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喪葬習俗「土葬」在人口增加、都市地狹人稠也逐漸式微,許多人選擇用火化,將遺骨放置納骨塔,隨著年輕世代簡化喪葬流程、講求環保自然,更吹起環保葬 潮流,改以樹葬 、花葬、海葬 等方式,節省土地資源,顯現成為未來的趨勢。
華人傳統「入土為安」觀念 土葬能延續福澤
隨著人口快速老化,現代人不婚不生、維持單身貴族狀態,許多人提前煩惱身後事如何處理?民政司公布數據顯示,國人高達9成以上比例採取火葬。命理老師柯柏成表示,現代人非常少用土葬方式,多數採取火化、再進納骨塔存放。
過往華人觀念是希望先人骨骸能「入土為安」,他說明,明清時代,漢人以土葬為主,透過葬在風水寶地、將福澤延續庇蔭子孫,民俗是死後七年要撿骨,將遺骨放置甕中,供奉在廟中或是祠堂,原先的安葬的那塊土地,依然可當耕田。
到了日治時期推行火葬,直到現代喪葬流程簡化,推行先火化再進靈骨塔或納骨塔的方式,子孫就算遠在國外、不祭拜也沒關係,會有定期法會或是共同祭祀等儀式。
老墓後繼無人 荒廢無人理
每年的清明節,即能看見一座座的墓地是否有人整理,若子孫未定期出現祭拜,就會是雜草叢生的景象,柯柏成分享,台灣許多土葬墓地長年缺乏人管理,造成倒塌、破舊或是幾乎將近荒廢的程度,有些是子孫移居國外,長年無法回國整理,又有些是子嗣年事已高,已經無力管理,又或是人丁單薄已經後繼無人,只能任其荒廢。
柯柏成認為,隨著社會風氣轉變、年輕人觀念轉變,近年鼓吹花葬、樹葬、海葬等環保方式,比起納骨塔、靈骨塔來說,在火化後可以直接回歸自然、節省土地資源,是不錯的選項。
身後之地牽涉風水?環保葬成下代趨勢
古語「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是指祖先累積下來福蔭,最多可以庇蔭到五代子孫,所以採取海葬是須將骨灰灑在海面,代表亡者之後與子孫完全無牽連,也代表無法庇蔭子孫。
至於花葬與樹葬方式是否影響後代?他認為,部分環保葬需要將先祖骨灰與他人共同葬在一起,和古代萬人塚似乎有些許雷同,代表會相互牽運勢,同時也會影響子孫運勢,若要選擇建議盡量能不與他人混雜的形式,或是納骨塔是較佳選項。
他說,目前私人的靈骨塔要價不菲,每個位子從十萬到百萬不等;公立納骨塔則是幾萬元,但數量有限;環保葬依照各縣市收費不等,從幾百元到幾千元,相較之下費用較低,也能直接能直接回歸自然,年輕世代偏好簡化的喪葬流程,似乎會逐漸成為未來趨勢。
只有愛,沒有遺憾/郭慧娟生死課
你是否想過,如果沒有好好告別,將造成哪些遺憾?
思考死亡
,是一件負面、陰暗的事嗎?其實面對死亡,是為了好好活著,找出人生真正重要的人事物。
【橘世代】與台灣死亡咖啡館創辦人、擁有超過10年生死教育經驗的郭慧娟老師合作,推出【郭慧娟生死課】線上課程,教大家如何理性規劃、盤點清單及調整心態,避免不必要的遺憾及花費。
透過計畫有意義的臨終計畫,才能在有生之年好好的過生活。
優惠中!查看課程詳情》https://bit.ly/3zOXDHO
想詢問課程/報名方式> 客服電話:(02)2649-1681轉2
│更多精選推薦↓↓↓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