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再多,主要的照顧者 只會有一個、甚至連一個都沒有。這是我觀察體會到的現實。
千萬不要寄望手足多、大家可以分攤責任、金錢或時間,這是幻想;更不要搬出「爸媽是大家的」,企圖說服或喚醒手足的孝心,這是徒勞。
有讀者跟我分享她的家庭現況。父母一個失智、一位中風,姊弟五人,大姊移民美國、工作收入優渥,是父母的驕傲,也是五個孩子當中,最有成就也是最受寵的一位,但在父母年邁生病後,遠在美國的她只會出一張嘴,遙控在台灣的妹妹們及弟弟,使喚他們應該怎麼做。
這位讀者排行老二,有兩個妹妹及一位么弟。弟弟從小體弱多病,不用當兵,大學畢業到現在,從來沒有工作過,就在家被父母養著;兩個妹妹跟她從小就不受寵,因為父母期待生出兒子,卻在大女兒出生後,接連生了三個女孩,「我爸媽一直覺得我們三姊妹很晦氣、很帶塞。」自知不受父母待見,這三個姊妹高中就到外地求學,早離家早獨立。
三姊妹後來都在台北工作,平凡的上班族,沒有大富大貴也不會餓死自己。各自有婚姻家庭後,跟父母的聯繫也少了。
當父母都病倒後,三姊妹商量著該怎麼跟美國的大姊「有錢出錢、有力出力」,讀者告訴我,她大姊的月收入是她的十倍之多,可是找看護及各項醫療、營養補給的費用,卻一毛不拔。
「她只會越洋遙控我們三姊妹該怎麼做,她只負責跟爸媽講好聽的話,就沒她的責任了。我們三個請她出錢,大家共同分攤,她裝沒聽見,請問我該怎麼辦?」
讀者接著寫道:「大姊賺得比我們三姊妹合起來都多,她難道不該多負擔一點爸媽的費用嗎?我們不能寄望我弟弟,就剩我們四個女兒可以平均分攤,我爸媽又最疼我大姊、從小給她的資源最多,還供應她到美國念書,她怎麼可以忘恩負義?」
「恩」、「義」兩個字,不能拿來期望別人,只能用來要求自己。
平均分攤,看似應該;多賺的人、多負擔一點,聽似合理,但這都是自以為是的理所當然,只能用來期許自己,不能用來規範別人。
這位在美國的手足已經在美國生活超過三十年,有自己的工作及家庭,遠距離的親情 ,說真的,他們已經是美國人了,不要搬出「孝道」企圖感化他們。
會孝順的人,不用別人提醒他孝順;真有心做到「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也不勞你像討債般地一直跟她要錢。
要不要承擔起照顧者的責任,是自己的事,無關乎手足。
如果你在承擔的過程中,還在想「公平」、「平均分攤」這類事情,你會很嘔並且最後會發現:無濟於事!
你學不會手足的無情、也不知道為什麼他們這麼狠心,看到父母生病了可以無動於衷?
這就是你跟他們的差異。
不對頻的人、無法對話更沒辦法改變。
本文轉載自《莎莉夫人的工作生活札記》,原文為:孩子生再多,主要的照顧者只會有一個、甚至連一個都沒有。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