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長輩一到傍晚就容易徘徊、踱步走?專家:千萬不要一味阻止!

失智症患者養成規律作息,可避免生理時鐘混亂,多安排適度的活動訓練肌力、曬太陽補充...

失智症患者養成規律作息,可避免生理時鐘混亂,多安排適度的活動訓練肌力、曬太陽補充維他命D。 圖/123RF

失智 症不是正常老化,留意警訊避免惡化

.情緒、妄想、幻覺等行為,令照顧者頭痛

.找出失智症患者行為失控原因,對症下藥

一名70歲老伯伯,每當太陽快下山時,就開始出現失控行為,包括不停來回踱步、反覆講述同樣的事情,表現非常躁動,只要家人勸阻,就是一聲咆哮或暴走,令人非常頭痛。

WaCare專家、護理師周珈汶說,失智症不是正常老化,許多人上了年紀經常忘記事情、對原本的嗜好不再感興趣,以為只是缺乏活動力或記憶減退,小心這些都是失智症的癥兆。若發現家人出現異於平常的行為、個性明顯改變,一定要「及早診斷、及時治療」,減緩失智症的惡化速度。

失智症患者因為認知功能衰退、記憶力 減退,會忘記當下要做什麼、要去哪裡,常會走來走去或是四處徘徊遊走,最後想不起外出的目的而迷路了,在住家附近也可能走失,最後變成失蹤的案例。周珈汶提醒,只要對「徘徊」行為多一分了解,就能多一點預防準備。

安撫陪伴 不要一味阻止

失智症所引發的徘徊大多是「有目的性行走」,只是忘了目的是什麼、該怎麼做,所以一旦發現失智長輩不停踱步、想出門時,應該先了解他們要做什麼,而非一味阻止或責怪。如果以錯誤的方式應對,有時會讓失智長輩暴走,當下必須安撫陪伴或是做一些事情來轉移注意力。

建立規律作息 適度活動

引發徘徊的原因,還有「日落症候群」,當太陽開始慢慢下山,失智症患者就會不停來回在家裡踱步,看起來緊張不安的樣子。周珈汶說,黃昏天色逐漸變暗時,光影、光線造成環境改變,會引起患者出現意識上的混亂,情緒也跟著起伏不定,朝向不適當的目的走去。

周珈汶建議,照顧失智症患者一定要保持「環境不變」以及建立「規律作息」,當傍晚天色昏暗前,先把家裡的燈都打開,室內保持充足的光線。睡眠時使用夜燈,避免醒來時對環境感到陌生,出現踱步或跑出家門,大幅提高走失機率。

養成規律作息,可避免生理時鐘混亂,若白天精神不好,千萬別躺床小憩,必要時才午睡,多安排適度的活動訓練肌力、曬太陽補充維他命D,多善用日照中心、社區據點的課程,同時也消耗體力,晚上比較好入睡。

降低失智者出現徘徊遊走5方法

1.耐心了解他們為什麼想要出門去做某件事

2.先轉移注意力,陪伴散步一小段路後回家

3.因空間認知產生障礙,可改變動線、加強標示

4.建立規律的生活作息,避免時間混亂

5.多利用社會資源預防失智者走失

護理師周珈汶分享失智照護,熟悉環境、規律作息能改善情緒與行為問題。 圖/WaCa...

護理師周珈汶分享失智照護,熟悉環境、規律作息能改善情緒與行為問題。 圖/WaCare遠距健康提供

延伸閱讀

40歲後散發「老人味」?日常6方法除味超有效!

照顧長輩快壓垮自己? 長照2.0、民間照護 費用與優缺一次看

返鄉務農收入「掛蛋」不放棄!開啟無毒事業,創人生第二春

下背痛別輕忽!除了肌肉痠痛,還有這種「致命」風險!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FB留言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