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若權 以親身經歷,分享陪病伴老二十年的心得,除了談及照顧者 與被照顧者的情緒管理、學習如何與疾病共處的智慧與善用醫療資源外;也談及生死,帶我們重新修習生命的課題。希望每個人在照顧自家長輩時,以他所犯過的錯誤為戒,不再重蹈覆轍...《換我照顧您:陪伴爸媽老後的21堂課》精選閱讀:
紅包,在記憶中失而復返
「記憶就像狗一樣,窩在牠自己想待的地方。」這是《記憶的風景》(漫遊者文化出版)書中的一句話,道盡記憶的溫柔與殘酷。
無論醫學多麼持續地發達,腦神經科學的研究不斷進入新的領域,人類對大腦的所知依然有限,每一個當事人,對自己有生以來的記憶,猶如對一條跟隨多年的狗,再親密都無法澈底地擺布或控制。或許,這是最幸福、也最傷心的地方。
很多人誤以為,會讓我們經常想念的,多半都是往日的美好時光。對於不堪回首的記憶,彷彿早已被深埋在心底不知名的地方。而事實上,卻不是這樣。人們對遭到羞辱的記憶,印象還比較深刻。
即使記憶的減損,僅止於正常老化,還沒有嚴重到列為需要治療或看護的程度,對於當事人和家人的困擾,也絕非能等閒視之。
有一個晚上我去南部演講,因為聽眾發問與要求簽名合影,延誤高鐵班次,我比預定的時間遲了一個多小時回到家,無意間聽見媽媽跟大姊電話聊天的內容,抱怨我那年的母親節只有準備一張自製的卡片,而沒有像以往那樣包紅包給她。
換作是從前的我,聽到這些被冤枉的聊天內容,必定立刻暴跳如雷,但是當晚我的直覺反應是一陣心酸。
因為年輕時候經濟窘困而對金錢非常敏感的媽媽,竟然走到了記憶退化的這個地步,而且還一直讓自己的情緒處於匱乏的狀態。
隔天,她認真整理自己上鎖的抽屜,翻箱倒櫃地找到五、六個用橡皮筋捆好的紅包袋,既驚喜又欣慰地跟我說:「紅包袋上都有你祝賀的簽名與日期喔。」當然,其中也包括那年母親節的禮金。
對此,我沒有任何抗議或解釋,只是對她說:「要收好喔。」對我來說,那些鈔票已經不是金錢,而是當下付出時那一刻的心意與祝福。
媽媽中風二十年來,從不曾主動表示要買任何東西,所有的鈔票對她來說,同樣地,也不是金錢,只是一份她需要被關心的尊重而已。如果,彼此的心意都還在,其他枝枝節節的誤會,都只是一時的。
即使,永遠都無法澄清,我也會珍惜這份心意。如果連我自己都棄守,那才真是什麼都沒有了。
當事實已被記憶扭曲,該心疼的是長輩,而非自己
截至目前為止,媽媽還經常跟親友說,某一任看護很辛苦,帶她搭捷運去看中醫。其實她的印象錯誤,那個看護是我本人。
當年,為了陪她看中醫,因為時間有衝突,我還推辭了一項我很熱愛的電台節目工作。
類似這樣張冠李戴的烏龍記憶,既不勝枚舉,也難以細數。幾年前,我的心態還不夠成熟,多次感到委屈。後來,我問自己究竟在計較些什麼?是要爭辯一個被記憶衰退而扭曲的事實,或是害怕自己付出的勞苦沒有被記住?
反反覆覆,自問自答,終於釐清內心的感受,提供自己一個可以安心的答案:當事實已經被記憶扭曲了,不必過度對它哀悼;我們該心疼的是長輩的衰退,而不是自己的付出。
享受當下親自照顧父母的幸福,再見才能說得瀟灑
子女對於親自照顧父母而付出的心力,在當下就享受過那份難能可貴的幸福。
至於事後這份付出的心力,有沒有存在於父母的記憶中,並不重要。或許,彼此記得的愈少愈好,將來要道別的那一刻到來,我們才能夠輕輕鬆鬆地把「再見」說得瀟灑。
外婆晚年失智 失能,被舅舅們安頓在私人療養院。媽媽一有空就去照料,即使已經無法言語,母女的感情依然深厚。媽媽第一次中風後,失去行動的能力,無法再像從前那樣經常去療養院看她。經過半年多的復健,媽媽尚未恢復到五成,就堅持要去療養院探望外婆。
療養院隱身於郊區的一幢舊式公寓大樓,沒有電梯,只有狹長的樓梯,我們費盡力氣,才陪媽媽到病房門口,已經不會認人的外婆,卻激動地哭喊媽媽的日文小名,儘管口齒不清、語焉不詳,畫面卻令人非常動容。
時間的篩漏,抹不去放心與被愛的記憶
透過靈性的連結,記憶可以穿越不同的時空,也能夠跨越現實的障礙,不只是人、事、時、地、物而已,不只形貌或景象,文字或事件,還包括氣味及感覺。
我很確定人愈活愈久,愈會忘掉很多事情,卻會記得某些特別想要珍惜的味道。例如:兒時趴在爸爸肩上睡覺,鼻尖聞到他的髮蠟,放心與被愛的記憶,就深深烙印在逝去的歲月中,不斷向前迎來。
探知潛意識的心理學,常透過當事人的早期記憶,解析形塑人格的特質,然而那些根深蒂固的畫面,未必是真的,其中混雜著被自己改編的情節,但仍然對個人後來的人生發展有巨大的影響。
而老年記憶呢?當時間的篩漏,幫我們過濾掉愛恨情仇,留下來的故事或真相,將如何陪伴自己或家人,走到最後?
你聽說過吧,瀕死前的那一刻,會有一部電影快速在眼前放映。潛意識接手,取代意識,快速的墜落感,將使我們思緒更加清楚、敏銳、祥和。根據心理學的研究,我們的記憶在此刻進入了所謂的「全景模式」,幻覺取代知覺,開啟此生通往天堂的捷徑。
活在當下,記得此刻
我常有個天真的想法,如果「保有記憶」與「失去記憶」的結果都一樣,就是要往人生的最後一站走去,誰能說「失去記憶」就是不幸呢?
由小說改編成電影的《我想念我自己》,其中的一段話,提供我們很好的省思:「我的昨天隨風而逝,我的明天無人知曉,那麼該為了什麼而活?我謹守一日哲學,決定活在當下。
不知道到了哪一個明天,我將會忘記自己曾經站在你們面前發表過演講,即使這些記憶在未來被遺忘,並不代表我沒有認真把握今天的時時刻刻。即使終究會忘記今天所發生的事,也不表示今天一點都不重要。」
這是我陪伴媽媽時,很想告訴她的心聲。我朗讀這段文字給她聽,邀她一起記得此刻,即將消失的美好。
當健忘 來敲門,是正常老化,還是失智?
1.老化:隨著年紀的增長,身體機能、腦部的記憶功能都會逐漸退化,時常會忘東忘西,但事後可以自行回想或經由提示而回想起來。比如:一時忘了某個字怎麼寫、想不起某個人的名字。儘管健忘,卻不影響對事情的判斷力,也不致於妨礙日常生活。
2.失智:大腦因為疾病或不正常的衰老及退化,使智能衰退,漸進而廣泛地影響大腦各項高級功能,醫學上統稱為「失智症」。症狀是會經常遺忘「最近發生的事情」,其記憶的喪失,會使其失去判斷力,有思考障礙,旁人難以和他溝通,逐漸喪失自理生活的能力,無法勝任過去熟悉的工作。
3.簡單來說,忘記鑰匙放哪裡是健忘,忘記家在哪裡,就算失智了。目前,國內有簡易量表可測試個人是否有失智症傾向,若發現長輩出現了某些符合的症狀時,要趕緊尋求專業醫師進行完整的檢查和診斷,以免延誤適當的治療時機。
本文摘自《換我照顧您:陪伴爸媽老後的21堂課》,遠流出版
2020的年末寫下最想寄出的那一張卡片,給您最思念、最想感謝、最想道謝的親人或朋友!立即寫下你的思念...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