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成為照顧者代表什麼?」人生的一次徹底洗牌

如果你的父母曾經以身作則,同樣悉心照顧你,你可能很容易就成為模範照護者。 圖/pexels
如果你的父母曾經以身作則,同樣悉心照顧你,你可能很容易就成為模範照護者。 圖/pexels

成為照護者代表什麼意思?

承擔起照護者的角色通常是始料未及的,不管是生理、情緒或經濟上,要負責照護都是一大挑戰。如果是需要全神貫注的照護,很可能讓人難以承受。還好,這類照護通常不會持續太久。只要具備一些彈性,我們就可以撐過去。但,照護到底有什麼玄機,為什麼會這麼辛苦?

《父母老了,我也老了:悉心看顧、適度喘息,關懷爸媽的全方位照護指南》 圖/經濟新...
《父母老了,我也老了:悉心看顧、適度喘息,關懷爸媽的全方位照護指南》 圖/經濟新潮社提供

若成為照護者,我們就必須重新審視自己的人生,檢驗自己和長輩、配偶、生命中的重要人物、手足、孩子、孫子、朋友鄰居等等的關係,包括過去的和現在的。

這可能會致使我們去檢視自己的生活方式,包括工作與休閒活動,還有我們自己的夢想與計畫。說到底,照護帶來的挑戰,並非出現在真空的環境中。

成為照護者,可能正反映出我們自身的脆弱,引發我們對未來的焦慮。這也可能提醒了我們過去的危機或生命事件,喚醒舊日和父母、手足及其他親戚之間的衝突。反過來說,這也可能幫助我們回想起之前成功的因應策略。

成為照護者,也迫使我們檢視日常行程與行為。我們能不能更常出現在年老體衰的長輩身邊?我們要如何重新配置時間?我們想這麼做嗎?配偶、孩子與主管能忍受我們多挪出多少時間?我們能否承受照護工作中的不可預測性?我們又要如何修正行為,才不會不斷地把挫折發在受照護者或其他無辜的人身上?

照護也會引發我們去驗證自己對於年老、疾病、等死、死亡和責任等議題的信念。照護會讓我們勾起無數對於父母的疑問:我們真的認為父母永遠都不會改變嗎?我們期望時間停住嗎?我們真的相信他們永遠會和我們在一起,或者,至少相信他們永遠都能自己照顧自己?

還有,或許,這也是我們第一次對自己起了疑問:我們害怕自己的真實面貌嗎?如果有一天我們處在父母如今的處境,將會如何?如果我們得了心臟病、阿茲海默症或是中風,變得無能無助、混淆迷惑,那該怎麼辦?我們能否和父母討論他們的真實感受,以及他們想要的安寧照護是什麼?這些和我們自己想要的是否相同?我們能不能放手?我們要如何面對失去親人?

另外還有責任感的問題。如果無法陪在他們身邊,我們的罪惡感會有多強烈?當我們碰到必須將父母安置在協助性照護機構或安養院時,通常之前長輩還會苦苦哀求說「答應我你絕對不會把我送走」,這個時候的感受就特別揪心。而且,如果你真的答應過,現在你心裡會有多麼愧疚?

如果你的父母曾經以身作則,同樣悉心照顧你,你可能很容易就成為模範照護者,但是,如果他們不是呢?

本文摘自《父母老了,我也老了:悉心看顧、適度喘息,關懷爸媽的全方位照護指南》,經濟新潮社 2020/05/16出版

更多新聞報導

長照 吳書榆 照顧者 家人陪伴

經濟新潮社

大家口中的「經濟」,其實指向了兩種概念:一個是Economy,指稱經濟體及一般財經問題的範疇;一個是Economics,就是經濟學。經濟新潮社針對這兩大方向,陸續介紹最基礎、最必要的經濟知識給讀者,一方面希望提供總體經濟問題的最新思維,一方面嘗試將經濟學大眾化,是我們的目標。

50+穴位按壓/逆轉睡不好、看不清楚、肩頸痠痛

排出咖啡色尿液!8點檔男星忍痛一流!結石忍8年...

相關文章

長照海嘯將重創台灣產業!存照顧基金、安樂死合法就能解決嗎?

只有年輕人會用AI?解鎖銀髮族「10大AI生活秘技」老後獨立又便利

照護臥床病人壓力太大,整個家庭都崩潰!長照悲歌從偶發走向日常…

孩子生病父母照顧、長輩住院身邊只有看護?中年夾心族告白:不是不孝,是分身乏術

為何養生村、銀髮宅大多在北部?南部3大養老優勢遭忽視 專家:太遺憾

老後有錢請不到看護?專家揭恐怖預測:人力短缺讓全台灣陷入長照泥沼

熱門文章

小資教師夫妻省錢20年買房,退休後竟月入10萬!專家:3關鍵打造自由人生

食物發芽還能吃嗎?4種蔬菜居然更營養!這食材變「毒炸彈」千萬別碰

90%人不知!「3類食物」二次加熱超毒=吃下滿滿致癌物

你以為的養生、低糖食物,竟不利血脂?營養師曝超市「偽健康」的選擇陷阱

udn討論區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