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來越不想參加老友聚會?三種原因「好心累」 關係該斷捨離了!

人際關係 也需要斷、捨、離!不必把太多人請進你的生命裡,捨棄不喜歡、感覺壓迫的人際關係,才能活得通透且舒心!心理師寫給年輕人的39篇人際關係整理術,陪你好好整頓、清掃「心」的空間,有目的地分配「社交能量」,七階段打造有品質的人際關係。《人際斷捨離 》精彩試閱:

心理師辛華認為,很多人已經在生活中感受到社交的疲憊,卻不知道該如何開始斷捨離。 ...

心理師辛華認為,很多人已經在生活中感受到社交的疲憊,卻不知道該如何開始斷捨離。 示意圖/Canva

診斷無法放手的人際關係

「你曾為社交感到疲憊嗎?」

當我向許多已經步入社會的人提問時,得到的答案大都是肯定的,並且伴隨著無力的抱怨,又或者是近期讓他們感覺無奈的事。

「你是否曾為了消除這種疲憊而做出某種改變?」

「你知道要從哪裡開始改變嗎?」

當我繼續問這兩個問題時,這些人大多會搖頭,或者表示無能為力。

很多人已經在生活中感受到社交的疲憊,有斷捨離的願望和訴求,卻不知道該從何開始。在不知不覺中深陷人際焦慮 ,彷彿進入了一個無法解脫的困境。

很顯然,部分社交關係已經為我們帶來困擾,卻總是讓人難以放手,或者是不知道該如何放手。

非必要的網路社交

很多人總是說自己太忙了,忙得沒時間生活,沒時間看書,沒時間為自己做一頓飯,卻不知道自己究竟在忙什麼。

當大多數人都如此時,這種無效的忙碌就成了一種盲從,而且讓人習以為常。想從無效的忙碌和疲憊中解脫出來,很重要的第一步就是精簡網路社交。

在網路社交中,我們難免會建立很多群組。朋友群、同事群、公司群、項目群、買菜群、行業群、優惠券群、社區群⋯⋯每個人都有多個不同功能的群組,但是這些群組中,有80%的資訊是沒有價值的,卻無聲地消耗著我們的時間。

有時候忍不住看看群組裡說了什麼,有時候和同事聊聊八卦新聞或抱怨,有時候與人爭執。我們在聊天群組裡消耗了很多碎片時間和精力,只是毫無察覺。但時間被無端消耗掉,會讓我們有效可用的時間變短,讓生活變得忙碌和疲憊。

除了聊天群組,朋友限動、社群網路貼文也同樣需要精簡社交。而網路社交的斷捨離首先要做的就是「刪除」。刪除無價值的聊天群組、刪掉廣告推銷或不知什麼時候加的好友。

其次,一個較為簡單直接的斷捨離方法是「時間管理 」,做好時間規劃,逐漸減少網路社交時間。例如,原本是不限制時間的看訊息,變成只玩半小時。之後再逐漸減少網路社交頻率與次數。

此外,適度使用靜音模式,關閉不方便直接退出的群組通知、不適合直接刪除的好友,噤聲不想看到的個別好友社群貼文。善用社群功能,逐步減少不必要的精力消耗。

心理師辛華表示,想從無效的忙碌和疲憊中解脫出來,很重要的第一步就是精簡網路社交。...

心理師辛華表示,想從無效的忙碌和疲憊中解脫出來,很重要的第一步就是精簡網路社交。刪除無價值的聊天群組、廣告推銷或不知什麼時候加的好友。 示意圖/Canva

頻繁的消遣性聚會

偶爾與朋友相聚能讓人舒緩壓力、放鬆身心。但是頻繁的聚會消遣卻很容易讓人在不知不覺間墜入空虛。生活看似熱鬧,然而心底的某個部分卻被掏空。

一些職場上的消遣性聚會更要警惕,開始工作之後,我們接觸最多的,除了家人,便是同事。偶爾舉辦以聯絡感情為目的的聚會可以參加,但如果過度頻繁相聚,且相聚時又總是在抱怨公司,則勞心勞神。這樣的聚會毫無營養,很容易讓自己捲入不必要的紛爭。

所以,消遣性的聚會適度參加就好。為自己騰出時間和空間,多培養自己的愛好、建構自己的精神世界,才能讓生活更加充實愉悅。

不對等的聚會應酬

不對等的聚會應酬往往讓人疲憊且價值低。所謂的不對等包含了很多方面。

(1)資源不對等

很多人願意為了工作、個人發展去參加一些應酬。但現實中很多情況卻是,參加不少聚會,收了大把名片,加了很多好友,最後卻都不了了之。因為如果你沒有可交換的資源,或者你的資源沒有對等的價值,那麼這樣的應酬往往很難達到資源交換的目的。

(2)認知水準、價值觀不對等

為什麼有些親友聚會那麼令人反感?為什麼有些朋友事業成功之後,你們的關係會慢慢變淡?為什麼有些行業知名人士看起來那麼高冷?

這些人際問題其實是認知水準、價值觀的不對等造成的。有些親戚喜歡互相比較孩子的工作、收入、房子、車子,催你結婚生孩子,因為這是他們早已固化的價值標準。

有些事業成功的朋友並非不念舊,但他們也許已經看過了廣闊的世界,有了更多的見識,有了更忙碌的生活,和老友除了反覆回憶往事,能聊的所剩無幾。

有些行業知名人士看起來「高冷」,但很可能只是你們的認知不在同一層次。說一句,你不懂,還要解釋十句,倒不如保持禮貌的社交距離。

所以,認知水準、價值觀差距較大的聚會應酬,要適度精簡,如果一定要參加,也要準備對策,提早結束。

(3)經濟條件相差懸殊

經濟條件不能當成交友基準,但若彼此相差懸殊,這種聚會也要選擇性參加。若是相處多年的好友,已經有習慣的相處模式,彼此尚可適應。如果是新朋友,雙方瞭解不足,聚會過程很可能讓彼此都不舒服。

很多人參加老同學聚會、親友聚會,結束後總會抱怨某人炫富,或者是某人規矩多、很假掰。到頭來,窮人覺得富人炫耀,自己缺什麼對方就炫耀什麼;富人覺得窮人自卑,無論自己做什麼,對方都覺得在炫耀。

暫不論孰是孰非,這樣的矛盾本質上是因為雙方經濟條件不同,生活習慣和價值觀自然有所差異。

每個人都會面臨不同的交際場合。以上類別的劃分也僅是舉例。簡單來說,可以參照這樣的標準,對於你要參加的社交活動做出取捨。

多去參加提升自我的社交。增長見識、鍛鍊能力、豐富經歷等,這類有助於自我開發和自我成長的社交,才更值得付出時間和精力經營。

《人際斷捨離:學校沒教,但社群時代必修的人際關係整頓課》。 圖/幸福文化

《人際斷捨離:學校沒教,但社群時代必修的人際關係整頓課》。 圖/幸福文化

本文摘自《人際斷捨離:學校沒教,但社群時代必修的人際關係整頓課》,2024/06/13幸福文化

│更多精選推薦↓↓↓

【橘世代課程】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https://bit.ly/44stv2z

延伸閱讀

買零股投資好嗎?「2優勢」很多人不知道!手續費較高照樣賺

公婆的健保加在媳婦名下?健保署:姻親關係無法依附加保

看盡婚姻醜陋面!38歲男不婚不生卻擔心「這樣很不孝」

不被逆境打倒!3星座越挫越勇 靠自己的力量大翻身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FB留言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