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說出來,又有什麼用?」
無論坐在對面的是誰,只要這句話一出口,所有的菜鳥心理師幾乎都會倒在它面前,而我也曾經是被打趴的那一個。但如果可以,我們來試試把對白往下走,看事情會如何發展?把心事說出來,是否真的是一件沒用的事?
「反正說出來,事情也不會變啊,別人也不一定想聽,最後只會叫我加油。」
「沒錯,事情確實不會有任何改變,不過..」
「不過什麼?」
「不過講出來之後,你的心情有變得更糟嗎?」
「沒有變糟,但事情也沒變好啊。」
「這就對了,沒讓心情變糟,已經最好的結果了。有時候我們講心事,並不是想解決什麼,或是讓事情變好,而是單純『不想讓情況再惡化下去』而已。」
講心事雖然不能讓事情好轉,但它至少有兩個作用:
第一,宣洩。
宣洩情緒非常重要,與其困在身體裡化膿,不如開個洞讓它流出去。以著名的「熱炒店實驗」(Stir-fried restaurant experiment)為例,只要你到任何一間熱炒店坐下來,打開你的耳朵,就會發現鄰桌的阿北大叔們,基本上都在各說各話,語言劃過彼此的領空,相互輝映,最後消失在天際。沒有誰在幫誰解決問題,他們只是輪流(或插隊)把心事噴出來,沒人在意心事如何被善後,也沒人計較是否被傾聽,只要能流出身體的洞,大腦就會比較輕盈。
因為他們很清楚,要讓事情好轉,靠的還是自己。說出來的目的,是讓情緒熱度降溫,讓心穩定下來,無論傾訴的對象是人類或神祇都行。先讓心靜下來,才有餘裕思考該怎麼辦,在那之前,不用急著解決問題。
第二,重整。
藉由靠北的過程,我們會再次確認自己的情緒狀態,重新組織整個事件,思考如何表達。幸運一點,或許還能從和他人的交流裡,接收到不同的價值觀,而不是悶在心裡無限鬼打牆。人的大腦很神奇,每抱怨一次,思路便會重整一遍,藉著說出來,我們會逼自己再次審視整件事的來龍去脈,重新評估它的影響。事情本身不會改變,但如何解讀它,或許會在傾訴的過程中產生一些變化。
而這些變化,會讓你之後不慎陷入回憶時,減少被捲進去的時間。
但要注意的是,在說出來的過程中,我們必須先做好最重要的心理建設,那就是「不要期待能得到很棒的安慰」。
這當然有些難度,畢竟吐苦水的目的就包含了期待,期待能得到認同或安撫。因此當對方的回應不如預期,或者只送來一句加油時,我們會感覺被敷衍,友誼會被推向臨界點,自己則會被這兩個字推進深淵。
但事實上,那是因為「加油」這兩個字最安全。
安撫並不簡單,對負責傾聽的一方來說,回應與否都是兩難。不回應會被視為冷待,回應不到位則更容易讓對方感到孤單,畢竟被猜錯是很大的寂寞,而人在低落時又難以取悅,因此加油便成為最折衷的選項。
但這不代表他們不在乎你,有些時候,他們只是被困在回應的哲學裡。就我而言,願意耐心傾聽,已經代表了某種安撫的形式,至於對方想不想聽下去,他們會自己決定。
而你只需要決定要不要開口。
本文轉載自《心理師的腦中小劇場 - 劉仲彬臨床心理師 粉絲專頁》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