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春節症候群」上身,不傷感情超自然!一招拒絕朋友聚會

新春期間親友互訪、聚會多,精神科醫師建議,若無法面對春節社交,不妨用疫情當擋箭牌。 圖/unsplash
新春期間親友互訪、聚會多,精神科醫師建議,若無法面對春節社交,不妨用疫情當擋箭牌。 圖/unsplash

今年農曆春節長達10天,較敏感的身心症患者,過年 期間要長時間、密集和家族長輩、親友相處或聚餐 ,或面對感情狀態、薪資工作等問題,恐引發「春節症候群」。精神科醫師建議,百害無一利的新冠疫情這時可派上用場,若無法面對春節社交,不妨用疫情當擋箭牌,減少親友聚會,保持身心平衡穩定。

衛福部彰化醫院精神科醫師陳羿行說,很多民眾因擔心染疫,心理壓力上升,又因在家防疫家人相處時間變長易引發摩擦,一段時間的自我隔離改變社交模式,使得生活失序,還有人擔心染疫,動不動就自我頻繁快篩,讓許多憂鬱、焦慮症等精神官能症患者出現不適症狀。

疫情緩和後,精神官能症患者的症狀改善許多,但部分病人因春節將至,又恐出現「春節症候群」,再度覺得心裡不舒服、吃不下、睡不著,甚至出現恐慌、鬱悶或焦慮等身心不適症狀。

陳羿行說,春節症候群常見於過年親友聚會聯誼,被親友逼問不想回答的問題,例如被追問何時結婚、生小孩、買房,或比較工作薪資、職務等,對一般人而言,不舒服情緒隨著年假結束就會消失,精神官能症患者或心理較脆弱的人恐會持續很久。

衛福部彰化醫院精神科醫師陳羿行說,敏感脆弱的精神官能症患者,面對疫情、春節症候群...
衛福部彰化醫院精神科醫師陳羿行說,敏感脆弱的精神官能症患者,面對疫情、春節症候群雙重夾擊,身邊的人應多給予精神支持。 圖/簡慧珍 攝影

疫情起起伏伏,精神官能症患者和內心較脆弱或有憂鬱、焦慮症的人,開始有緊張、煩躁、失眠、悲傷、作息混亂、體重下降、肩頸緊繃、頭痛、心悸等病症,若再加上春節症候群,雪上加霜,壓力非一般人能理解。

陳羿行說,家人和親友若出現「春節症候群」,應給予精神支持,如果紓解不了,建議求助專業醫師,若無法以平常心面對春節親友聚會,可以防疫當藉口婉拒,避開造成心理壓力的場合,也是另類處理情緒的方法。

更多新聞報導

親友關係 簡慧珍 過年 社交生活 聚餐

每週一動/動一波!延展脊椎、舒緩身體不適

「我可以親自幫他拔管嗎?」過年團圓前夕,為所愛的人做了最好的決定...

延伸閱讀

台股封關 「3類股」可放心抱股過年

5旬讀碩士當「農場芳療師」:曾希望一輩子不要再務農!

每週一動/ 動一波!延展脊椎、舒緩身體不適

冬天愛吃鍋?當心成為「消化性潰瘍」一族!

相關文章

女人40歲一定要結婚?過來人建議:有錢、好友、常陪父母更重要

失智照護壓力大!5成照顧者有憂鬱症狀…心理師詳解9方法緩解

媽媽永遠無法下班!職業婦女蠟燭多頭燒:不具名的家事,都變成我的事…

母親節思念早逝母…名醫嘆:媽媽準備好遺照才離開,是我一輩子的遺憾

只會讀書,不知如何當個好丈夫-教授夫婦離婚現場,看見婚姻裡最重要的4件事

與成年子女相處不尷尬、不依賴,73歲樂活媽咪:把自己照顧好最重要

熱門文章

手槍打太多會變小?醫揭4方法重振雄風:視覺很有感

90%媽媽都煮錯!氣炸鍋「這樣用」恐吃下致癌物:菜成毒湯

上廁所就能查肝病?醫揭5大線索:肝臟在求救

開罰!開冷氣違反「2件事」最高罰3萬6:別收到罰單才知道

udn討論區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