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再對爸媽說:「快把東西丟掉!」 斷捨離也可以換句話說

保坂隆 是知名精神科醫師,有感於身為三明治世代的中年子女常與年邁父母發生摩擦,甚至產生心結,而從心理學的觀點來解讀如何「懂得父母心」,並且提供有效的溝通技巧。《與父母相處不內傷》精彩試閱:

別強硬逼父母「斷捨離 」,只要不造成危險就好

「你走了之後,現在家裡的這些東西全都會變成垃圾喔!」

《與父母相處不內傷:擺脫憤怒與內疚,與年邁爸媽和平共處的70個實用法則》 圖/時...

《與父母相處不內傷:擺脫憤怒與內疚,與年邁爸媽和平共處的70個實用法則》 圖/時報出版 提供

最近,演員高橋英樹的斷捨離引起一陣話題,因為他竟然一口氣丟掉了三十三噸家中物品,該說是驚人還是了不起...不過,最驚人的還不是丟棄的數量,

而是高橋先生決心斷捨離的原因。原來是他的女兒真麻對他撂下開頭那句激動的話,才讓他下定決心斷捨離。

不過,從高橋先生聽到女兒這麼說就「忽然醒悟」這點看來,這對父女的感情一定非常好。

一般人要是在久違回老家時說這種話,幾乎只會引發親子爭吵吧。要是父親身體還硬朗,說不定會直接把說這種話的子女趕出家門,向來愛物惜物的母親則可能會直接哭出來。

仔細想想,近十年來屆齡退休的團塊世代,同時經歷過「愛物惜物」與「鼓勵消費」的時代,所以對他們來說,是很不習慣「丟掉東西」的。不只如此,人只要活得久,充滿回憶或具有紀念價值,捨不得丟掉的東西就會愈來愈多。就算子女要求丟掉,或說些「爸媽也該斷捨離一下比較好」的話,大多數人還是無法像高橋先生那麼乾脆。

話雖如此,前面也提過,家中東西一多,人就容易受傷,對健康也會帶來不好的影響,終究必須減少雜物才行。

有些子女作風強硬,認為「既然爸媽怎麼勸說都不聽,乾脆擅自丟掉他們的東西好了。反正他們連自己到底有哪些東西都不記得,丟了也不會發現,完全沒問題」,但我必須說,這種作法絕對不行。

人只要活得久,充滿回憶或具有紀念價值,捨不得丟掉的東西就會愈來愈多。 圖/uns...

人只要活得久,充滿回憶或具有紀念價值,捨不得丟掉的東西就會愈來愈多。 圖/unsplash

看在旁人眼中只是破銅爛鐵的東西,對當事人而言,很可能是「無可取代的寶貝」,這種事絕不稀奇。這可能是「結婚時媽媽給的嫁妝」,甚至有些人會把私房錢或存摺藏在看似破銅爛鐵的東西裡,萬一不小心丟了,事後很可能發展成嚴重的親子衝突。

即使是不重要的東西,有時當事人也會心血來潮,說著「沒記錯的話應該放在這裡」而找了起來。一旦找不到,他們又會誤以為自己「愈來愈健忘」,反而演變成年長者心情鬱悶的原因。

俗語說:「再親近的對象也要講禮數。」就算是親子,擅自丟掉父母的東西未免太沒禮貌。那麼,該怎麼說服父母才好呢?這時不妨參考「奧卡姆剃刀理論」(Occam's Razor 或Ockham’s Razor)。這是十四世紀哲學家奧卡姆提倡的理論,簡單來說,就是「要抓住問題的根本,化繁為簡,才能更有效率地解決問題」。

換句話說,想要父母整理家裡的雜物,不必想方設法說明,只要直接說「家裡一雜亂就容易絆倒,萬一受傷臥床不起,還可能罹患失智症,最好趕快整理乾淨」,或者「東西一多,就能不徹底打掃乾淨,而且那些塵埃黴菌有害健康,還是整理一下比較好」,這樣就可以了。

沒有人會刻意想讓自己骨折,也沒有人會故意做對自己健康有害的事。尤其銀髮族多半擔憂自身的健康狀況,更會盡量避免這種事發生。所以,這時就要把焦點集中在「家中雜亂的壞處」,強調打掃整理的重要性。

不過,這時最好不要說出「快把東西丟掉」或「斷捨離」之類的話。因為銀髮族聽到這幾個關鍵字時,只會產生「太浪費」或「怎麼可能丟掉」的情緒。所以,說服他們時要用「收拾」、「整理」等詞彙代替。

當然,就算子女這麼說,長輩們也心知肚明「最後還是得丟掉」,只是換個說法來說服自己而已。

本文摘自《與父母相處不內傷:擺脫憤怒與內疚,與年邁爸媽和平共處的70個實用法則》,2021/10/19時報出版

延伸閱讀

攸關退休金 年金改革4大重點總整理

62歲才創業開餐廳! 幫助新住民同時也「賺到快樂」

溪頭「西川柳杉步道」-走進百年山林吸收芬多精

送父母禮物守則:年齡下修20歲的標準來挑選!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FB留言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