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防疫不防「心」,陪伴長者找到疫下安全感

疫情下八成六的長者會明顯情緒低落,八成三的長者難以找到生活意義。 圖/freepik
疫情下八成六的長者會明顯情緒低落,八成三的長者難以找到生活意義。 圖/freepik

新冠疫情讓人與人的交流,從實體轉為線上,對許多長者就像斷了鏈,憂鬱、焦慮、孤獨感大增,身心每況愈下,對即將邁入超高齡化社會的台灣社會,是一項重大警訊。

專家建議替長者安排替代性活動,或以數位設備協助他們與親友交流,增加疫情中的安定感。

印度一份研究報告指出,疫情下八成六的長者會明顯情緒低落,八成三的長者難以找到生活意義。

台中市前副市長、伯拉罕共生照顧合作社主席林依瑩透露,一位達觀部落八十二歲長輩,平常身體狀況雖不好,但可自我行走、到共生基地參加活動,但疫情下無法外出後,身體明顯變差,過幾天就住進加護病房走了。

林依瑩說,最近長照群組內回報長者睡不好、這裡痛、那裡痛的訊息,較以往更頻繁。

研究老人福利與照護的輔大社工系助理教授王潔媛說,很多長者的規律生活被打亂,不能像以前定時起床爬山、運動、搭遊覽車出遊,慢性病更嚴重後,造成人際孤立感與無用感。

「長輩需要延續生活的一致性與穩定性,若不確定性太高,他們會很害怕,加上長者的脆弱性與不可逆性高,少了實體社交活動與人際連結,可能一退化就失智了。」

宜蘭縣礁溪鄉德陽社區的藝術家姚玟設計「美學防疫 盒」,讓長者在家手作就是一種方式。

王潔媛建議長輩的同住家人,可陪他們做簡單運動,或每天「專注地」陪長輩聊天。

林依瑩則說,政府可透過電視或廣播開設直播節目,讓長者call-in唱歌,「政府得思考,居家防疫若成生活常態,如何關心長者身心健康就成重要課題。」

更多新聞報導

家庭關係 楊竣傑 家人陪伴 老年憂鬱 防疫

在家運動也別忘保養!薑黃、羅望子幫助運動後維持舒適行動力

防疫在家變胖了?跟著「飲食6原則」疫情期間宅不胖!

延伸閱讀

40歲後偷懶一點、更像自己一點,下半輩子不再為工作而活!

【給橘世代的10大好書02】看病時老說不清楚病徵?不可不學的診間話

5個生活小習慣,竟容易養成防疫「負能量」!

萬人線上防疫課/教你居家防疫如何滴水不漏!(內含影音連結)

相關文章

為離婚激起生存鬥志!她強忍化療痛苦打官司:不想讓婆家辦我的喪禮

照顧失智尪變成互追打架!林靜芸醫師談照護5年經歷:行為+懷舊療法很重要

台電員工遭電擊重傷 家屬選擇讓他好走、器捐遺愛人間…父喊話:爸爸永遠以你為榮

喝一杯暢聊熟齡心事!「更年期咖啡館」讓你60歲活成30歲

學會愛自己!更年期逛運動、探索新領域,用快樂填滿空巢期

更年期「難受到活不下去」?知名作家親曝痛苦歷程:連遺書都寫好

熱門文章

小資教師夫妻省錢20年買房,退休後竟月入10萬!專家:3關鍵打造自由人生

家庭主婦金頭腦!用老公薪水滾出破億身家:「3投資觀念」幫大忙

節電也能賺錢!台電2025節能補助,租屋族適用、最高折百元

食物發芽還能吃嗎?4種蔬菜居然更營養!這食材變「毒炸彈」千萬別碰

udn討論區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