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二十三歲時,一夜之間失去了母親;三年後,她的丈夫也因心臟病發猝死。在亡夫冥誕那天,她相約婆婆一起去高空跳傘,而不是拿著一盒衛生紙躱在家裡哭泣。Morin以自己重新振作的心路歷程,以及心理治療師與執業臨床社工的經驗,分享她自己驗證可行的心智強化法。《告別玻璃心的十三件事》書摘試閱:
維持心智堅強,有如鍛鍊肌肉,你內在的核心肌群夠挺嗎?
什麼是心智強度
?
心智強度不是只分「堅強」或「怯弱」兩種,每個人都有某種程度的心智強度,但每個人的強度永遠都有進步的空間。培養心智強度,是指在各種情況下,改善你調節情緒、管理思慮、正面行動的能力。
就像有人先天比較容易鍛鍊出體力一樣,有些人先天的心智也比較堅強。有幾個因素決定了培養堅強心智的難易度。
● 基因:基因決定你的心理健康 是否容易出問題,例如情緒失調。
● 個性:有些人的個性讓他們先天的思考比較踏實,行動比較積極。
● 經歷:你的人生經歷會影響你對自己、他人、外界的看法。
顯然,有些因素是你無法改變的。你無法消除童年不愉快的回憶,你無法改變先天容易罹患過動症的基因,但那不表示你就無法提升心智強度。只要把時間和心力投入本書收錄的心法,任何人都能提升心智強度。
心智強度的基礎
試想,某人有社交恐懼症,為了減少焦慮,他避免主動和同事交談。他愈是不和同事交談,同事們也愈少主動找他聊天。每次他進入茶水間,或是在走道上和人擦肩而過都沒人答理時,他心想:我肯定是不善交際。他愈覺得自己不善此道,就愈不敢主動攀談。隨著焦慮增加,他更想迴避同事,於是形成了惡性循環。
想瞭解心智強度,你需要知道你的思維、行為和感覺是如何交互作用的,它們往往會一起運作,造成上述那種危險的惡性循環。這是培養心智強度需要三管齊下的原因:
1. 思維:找出不理性的想法,以更務實的想法取而代之。
2. 行為:無論情況如何都要積極面對。
3. 情緒:掌控情緒,以免情緒主宰你。
常有人主張:「正面思考!」然而,光是心態樂觀,並不足以讓你充分發揮潛力。
在平心靜氣與理性思考下決定行為
我很怕蛇,但那個恐懼完全是不理性的。我住在緬因州,戶外沒半條毒蛇,我也不常看到蛇。但是只要我看到蛇,就會嚇得半死,想拔腿就跑。在我跑開之前,我通常會以理性思考安撫無謂的驚慌,提醒自己沒有理由那麼害怕。當我恢復理智時,就能用走的離開,和蛇保持安全距離。我依舊不想觸碰牠,但我可以撇開不理智的干擾,若無其事地路過牠。
當情緒和理性思考達到平衡時,就能做出人生最佳的抉擇。想想你氣急敗壞時的行徑,很可能你說了或做了後來讓你後悔莫及的事,因為你全憑一時的情緒行動,而不是根據邏輯。不過,光憑理性思維也無法做出好的決定。畢竟,我們是人,不是機器,內心和大腦需要一起運作,掌控我們的言行。
很多求診的患者質疑,他們怎麼可能有掌控思維、情緒、行為的能力。他們說:「我就是忍不住那種感覺」,或「腦中的負面想法總是揮之不去」,或「我就是提不起勁去做我想完成的事」。但是只要提升心智強度,那些都是有可能辦到的。
心智強度的效益
日子順遂時,往往容易覺得心智堅強,但人生偶爾還是會掀起一些波瀾。失業、天災、家人生病、失去至親等等,有時無可避免。當你心智堅強時,更有心力因應人生的挑戰。提升心智強度的效益包括:
● 抗壓性強:心智堅強對日常生活也有助益,不只在危機當下有效而已。你可以更有效率地處理問題,降低整體承受的壓力。
● 改善生活滿意度:隨著心智強度的提升,信心也會跟著大增。你會根據個人的價值觀行動,感覺更加安心。你也會體認到人生中什麼才是真正重要的。
● 績效提升:無論你的目標是當個更稱職的家長,提高工作的生產力,或是在運動場上達到更好的佳績,提升心智強度都可以幫你充分發揮潛力。
如何培養心智強度
只讀一本書,並無法成為任何領域的專家。運動員不是讀完相關的運動書籍就變成高手,頂尖的音樂家光看其他人演奏,也無法提升自己的演奏能力,他們往往需要不斷地練習。
想把「玻璃心」斷捨離,有13件事不能做!
1.不浪費時間自憐自艾
2.不放棄主導權
3.不怕改變
4.不在意無法掌控的事情
5.不會想要處處迎合他人
6.不怕審慎冒險
7.不沉湎於過往
8.不重蹈覆轍
9.不嫉妒他人成就
10.不輕言放棄
11.不怕獨處
12.不怨天尤人
13.不求立竿見影
十三件事並不是拿來檢討自己有沒有做到的檢查表,而是描述每個人偶爾都可能染上的壞習慣。用意是要幫你找出因應人生挑戰的更好方法,以避開那些陷阱。讓你持續成長,精益求精,變得比昨日更好一些。
本文摘自《告別玻璃心的十三件事 (玻璃心.斷捨離 暢銷紀念版)》,由網路與書出版社 2021/05/27 出版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