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歲男「主動脈剝離」急救3次!恐留嚴重後遺症 家人揪心:到底該不該救?

45歲的曾先生,因為主動脈剝離被醫師緊急搶救,命是救回來了,不過手術成功的兩週內...

45歲的曾先生,因為主動脈剝離被醫師緊急搶救,命是救回來了,不過手術成功的兩週內,卻又發生連續性休克兩次,到底該不該救? 示意圖/freepik

45歲的曾先生,因為主動脈剝離 被醫師緊急搶救,命是救回來了,家屬鬆了一口氣,不過手術成功的兩週內,卻又發生連續性休克兩次,命在旦夕,此時醫師認為若再上演急救,建議不積極治療,但家屬非常捨不得親人⋯⋯。上述的真實案例經常在醫院上演,醫師表示,以45歲壯年來說,主動脈剝離當然該救,但應針對病情、休克原因、搶救時意識等進行多重性評估。

搶救生命恐留後遺症 到底該不該救?

台大醫院心血管中心心臟檢查室主任王宗道表示,「45歲壯年,我認為當然該救啊,主動脈剝離是一種外科疾病,意思是說必須要由手術來救,有一種主動脈剝離是高風險、高死亡性是屬於外科疾病,需要外科把主動脈給換掉,或是放支架等必須要這麼做才行」,他說,除非病人已經明顯的大幅度中風或是意識不清、已經腦死,要不然理論上該救就會救,「救的死亡率也很高,但是不救的死亡率更高。」

以上述案例,2周內休克還要繼續救嗎?王宗道說,理論上要先找原因,再繼續做治療,理論上是該救。他提到,人休克一定要有原因,可能是又感染其他問題、又出血等,所以理論上該針對原因進行治療,除非說知道原因後也無能為力,沒有辦法治療,那只好放棄。

因此,針對40~60歲中壯年,該不該救的評估方式,第一、找原因;第二、原因找出是否能處理;三、看病人本身意識狀態,如果已經昏迷很久不醒、神經都沒有反射,已經屬於腦死狀態,建議不過度治療,若是其他狀況都可以積極處理

避免「無效醫療」 這些情況不樂觀

王宗道指出,「這議題牽涉到安寧醫療、避免無效醫療等,上述是屬於急症且又是中年人,基本上還是會採取積極態度,但最終是看狀況能不能夠被治療,有些疾病真的束手無策,但是不是真的到這樣、如果都能夠救當然要救。」

他認為,主動脈剝離本身是一種死亡率很高的疾病,除非認為病人意識進入無效醫療的範圍,才會強調不要過度的治療,「但前提一定是,這個病人病情已經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他解釋無可挽救的意思是,從醫學上來看,怎麼救也都是植物人或是腦部嚴重損傷無法醒來,或是有很嚴重的殘障,不然一般來講都會是積極治療。

王宗道進一步指出,生命有限,若病人即使治療了,也不見得會比現在過得更好、甚至可能會很痛苦,才會做比較消極的建議,這端看醫生本身思考,每個醫生的思考從醫學知識進行判斷,如果認為有一線機會,而且這個機會是開刀下去未來有可能會完全恢復,那總是會盡全力的治療。

「如果只是多幾天的壽命,但是只是在病床上插了很多管子,覺得意義不大、完全恢復的可能性很低,要不然就會採取比較保守的策略。」每一個病、不同的醫師看法也會不一樣,上述是基本原則,王宗道說。

氣切、插管的抉擇 病人家屬該如何評估?

臨床上若遇到病人的緊急情況,如氣切、插管,對家屬最難的抉擇有哪些?王宗道認為,家屬因為對醫學的知識是很有限的,所以基本上一般來講是不太有能力來做判斷,就會倚賴醫生。

王宗道說,以氣切來說,其實是可以恢復的,插管治療時間比較長,一時短時間之內不容易拔管,會早一點建議氣切,事實上不要病人一直含著管子在嘴巴裡、反而潰瘍,所以認為氣切會對於病人有幫助,而且對未來以後拔管並不見得有不好影響,基於這樣的狀況下做建議。

但他強調,事實上也沒有絕對,「最近有一個病人,一直諮詢我他們不願意氣切,最後病人也成功拔管,所以這種東西很難說,氣切這一類都還算是屬於積極的建議,如果狀況真的很差就不用氣切,可以考慮進入安寧治療」。

氣切是躺在床上,身體狀況不足以脫離呼吸器,時間又超過兩個禮拜或以上,此時會考慮若一直這樣放下去,可能對於口腔黏膜不好,個別狀況都有不同的考量。

最後家屬跟醫生意見若不同,還是尊重家屬意見,醫學上基本是病人自主 ,如果分析各種狀況告訴病人,最後由病人來做決定,若病人無法做決定、意識清醒、但沒有行為能力的時候,就由親屬協助,法律上有代表的順序。

│更多精選推薦↓↓↓

【橘世代課程】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https://bit.ly/44stv2z

延伸閱讀

天氣變涼了,長輩突然胸悶胸痛,該掛急診嗎?救護車會送到哪家醫院?急診醫師這樣說……

百香果整顆都是寶!「果汁之王」富含6大好處 但2種人要少吃

你是愛吃甜食的「螞蟻人」嗎?吃太甜造成身體5大「糖危害」,不可不慎!

氣喘能根治嗎?養成4大生活習慣、搭配中醫2療法有效緩解!

熱門文章
FB留言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