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白露節氣來報到!天氣轉涼、防燥潤肺,重點養生缺一不可

圖/馬光醫療網提供

圖/馬光醫療網提供

白露 」是秋天第三個節氣,約在國曆9月7日~9月9日左右。曆書記載:「斗指癸為白露,陰氣漸重,凝而為露,故名白露。」說明自此節氣開始,天氣逐漸轉涼,清晨露水會凝結成一顆顆晶瑩透白的小水珠,所以稱作白露。

夜寒日裡熱,白露勿露身

台灣處於亞熱帶,其實九月時節白天依然炎熱,30度以上溫度並不少見,但是隨著日落,氣溫又會急遽下滑,早晚溫差十分明顯。因此建議民眾多帶一件薄外套或是包裡放個圍巾絲巾,避免受寒著涼。而子宮虛寒婦女,提醒避免愛美露肚臍,因為中醫的胞宮就位於下腹,做好保暖有助於調經或備孕。

起居應定時,白露收情志

中醫強調身心均衡,不同於春季雨水或夏季濕氣,秋季我們常聽到「秋燥」一詞,「燥」為乾、為缺少水分。「燥」除了會危害身體健康,也會對心情產生波動,形成心浮氣「躁」。

《黃帝內經》提到:「秋三月,此謂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早臥早起,與雞俱興,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容平」指得是萬物成熟而平定收斂,所以秋天是「收」的狀態,因此建議民眾修養身心,例如靜坐或打太極拳都是不錯的選項,同時起居規律,早睡早起並睡眠充足。

白露防秋燥,食白來潤肺

中醫認為「春養肝,夏養心,秋養肺 ,冬養腎」,民眾可以把中醫的肺視為呼吸系統,且「肺主皮毛」。當白露時節,以燥為主氣,燥易傷肺、耗人津液,民眾可能會出現咽喉不適、口乾舌燥、咳嗽、鼻腔乾癢、皮膚癢 等症狀。

根據中醫五行理論,白色入肺,我們可以想想生活中有哪些白色食物,又或是請益中醫師來針對體質進行個別調理。養肺潤燥食物有:百合、山藥、銀耳、梨子、西洋參、沙參、麥門冬、玉竹等,這些都是很棒的潤肺食材!

1. 百合蓮子銀耳湯:

將百合、蓮子、銀耳洗乾淨,放入鍋中同煮,可依個人喜好酌加紅棗、枸杞、冰糖來調味。

百合蓮子銀耳湯。 圖/馬光醫療網提供

百合蓮子銀耳湯。 圖/馬光醫療網提供

2. 冰糖燉梨:

將水梨或雪梨洗淨後,橫切上方頭部,放入碗中,挖空中間果核,將冰糖撒入果肉中,放入電鍋蒸煮半小時,梨子會自然出水,梨汁連同果肉一起食用。

冰糖燉梨。 圖/馬光醫療網提供

冰糖燉梨。 圖/馬光醫療網提供

按摩魚際穴,平喘清肺熱

魚際穴。 圖/馬光醫療網提供

魚際穴。 圖/馬光醫療網提供

另外關於秋燥引起的咽喉搔癢或咳嗽,可以多按壓「魚際穴」。攤開手掌,掌心靠近拇指處有一塊豐隆肌肉形似魚腹,稱大魚際(肌),此處肌肉色較白,與手背肌色有差異,而拇指根部與手腕連線中點(第一掌骨中點),就是魚際穴。

魚際穴為手太陰肺經的滎穴,「滎主身熱」,五行屬火,用於清肺熱、止咳喘,如果平素容易口乾舌燥民眾也可以多多按摩此穴。

大暑慎防「因暑貪涼」。如同前面提到,涼補並非摸起來或吃起來冰涼的東西,例如挫冰就是NG食物

為什麼呢?大家都知道「大暑」天氣炎熱,也容易出汗,如果碰到一些不適合的食物例如冰飲冰品,會使皮膚腠理(毛孔)很快收縮,除了無法正常排汗,體內熱氣或濕氣也無法排出,造成皮膚搔癢伴隨疹塊或濕疹 病灶。另外,脾胃功能也會受影響,出現腹痛或腹瀉。

圖/馬光醫療網提供

圖/馬光醫療網提供

【橘世代課程】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https://bit.ly/44stv2z

延伸閱讀

皮膚癢得受不了:汗斑、尋麻疹、濕疹...中醫授「3秘訣」緩解,「中西合併」治療最有效!

頸椎病是什麼?6種類型報你知,中醫授4招重拾健康頸椎

食慾不振、想吐、全身無力...西醫治療無效,靠中藥+針灸治百病!

處暑防秋燥!中醫授「3方法」滋陰潤肺,去濕、補氣趁現在!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FB留言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