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貼使用哪些藥材?敷貼哪些穴位?要注意什麼呢?中醫師一次為你解答!5類人要小心
一早起床常打噴嚏、鼻塞,天氣一變就氣喘 ,總是被傳染感冒好不了,還有一吃東西就胃痛拉肚子⋯以上這些症狀,已變成你生活上的日常嗎?快趁夏天用中醫 「三伏貼 」來治療,有效改善過敏體質!不過三伏貼內含哪些中藥療效、該敷貼在哪些穴位、治療時又要注意什麼呢?以下中醫師解答。
中華民國中醫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理事長詹永兆表示,三伏天是一年之內夏天陽氣最旺時,使用三伏貼搭配針灸,有刺激並活絡穴位的效果,可改善過敏性鼻炎 、氣喘、腸胃問題、虛寒體質、婦女生理期 經痛等問題。臨床證實使用1次就能幫助改善症狀,若連續使用3年可明顯減緩8成疾病症狀發生,為中醫預防醫學 應用觀念。
三伏貼5類溫熱性藥材
林口長庚紀念醫院中醫部主治醫師陳俊良表示,三伏貼可溫煦肺經陽氣,驅散內伏寒邪。三伏貼藥餅的組成,主要包括以下溫熱性藥材:
白芥子:
辛溫,有袪痰平喘,抗菌作用。白芥子油對皮膚有刺激性作用,研末以水調敷會引起皮膚發紅、起水泡。
延胡索:
辛苦溫,用於活血行氣、止痛,例如可治療婦科經痛。
細辛:
辛溫,有抗組織胺的效果,善於通竅,常用在鼻塞患者。
生薑:
辛溫,可促進腸胃道蠕動,對於腸胃虛寒者,可以止吐、抗發炎。
甘遂:
苦寒,有毒,鎮痛,有通便、利水的作用,外用對皮膚有刺激性。
三伏貼常敷貼的6大穴位
• 大椎穴
• 風門穴
• 定喘穴
• 肺俞穴
• 脾俞穴
• 腎俞穴
陳俊良解釋:「大椎、風門、定喘、肺俞等穴位,都是治療腹部相關呼吸道疾病;脾俞、腎俞等穴位則是對腸胃道疾病、經痛、調節免疫的治療有關。」
三伏貼療程的事前準備
陳俊良說明:「三伏貼依照每個人耐受程度,一般需敷貼至少30分鐘~4小時,不要超過6小時。」藥餅如何貼得好又不容易掉?除了中醫師在施作時,要注意的幾種膠布固定貼法之外,也提醒民眾要注意穴位敷貼的事先準備4技巧。
事先準備:
• 低頭準備姿勢
• 雙臂放鬆,肩胛骨打開
• 把汗擦乾,保持皮膚乾爽
• 注意人體工學,保持正確姿勢
膠布固定之貼法:
• 十字貼法
• 雙十字貼法
• 小片+大片
• 上下黏連增加面積
• 衣物加壓法
陳俊良指出,三伏貼在每次敷貼後,48小時內出現紅熱搔癢、疼痛,72小時內開始出現色素沉澱,都屬於皮膚穴敷之正常反應;少數人皮膚會出現大水泡,即屬於過度反應,如遇此情形,醫師在處置上,會使用空針刺入水泡,將組織液抽出,並使用冰黃膏、紫雲膏等外用藥膏,塗抹及舒緩傷口,再加以乾淨紗布覆蓋來照護皮膚。
三伏貼的適應症、禁忌症
陳俊良以下列舉,適用三伏貼治療的9大疾病症狀:
• 過敏性鼻炎
• 氣喘
• 慢性支氣管炎
• 久咳怕冷
• 胃寒腹瀉
• 體質虛弱
• 容易反覆感冒
• 痛經及月經不調
• 風寒濕性關節疼痛
要特別注意,以下5類人不適用三伏貼,如下:
• 孕婦及1歲以下幼兒
• 嚴重藥物過敏者
• 皮膚容易過敏,易起水泡及蟹足腫體質,或貼敷處附近有傷口者
• 正值感冒、發燒及喉嚨發炎時期
• 體質屬於陰虛火旺或實熱者
陳俊良提醒,進行三伏貼治療前,必須要經由中醫師評估,才能施行貼藥灸療。今年2023年的三伏天,分別為:初伏7月11日、中伏7月21日、末伏8月10日。若民眾無法在這3天來進行敷貼,可在7~8月間擇日到中醫門診來進行,至少要做到連續3週、各敷貼1次,即可達到療效。
本文轉載自《優活健康網》,原文為:三伏貼抗敏調體質!三伏貼中藥功效、敷貼穴位一次看!5類人不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