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常有人頂著大太陽外出辦事,流了滿身汗一回公司就吹冷氣,還會喝杯冰涼冷飲解渴,下午就開始頭暈頭痛、煩躁噁心,非常不舒服。醫師說,這很可能就是中暑 了。
大里仁愛醫院中醫 科主任洪怡錂說,中醫學中所說的中暑可以區分為陽暑與陰暑:
(1)陽暑:
大量流汗後,體內津液大量流失,未及時補充水分與電解質,營衛失調,此時應該以生津止渴、清熱消暑 為主,常用西洋參、玉竹、麥門冬、淡竹葉等藥物。
(2)陰暑:
因熱導致微血管擴張與毛細孔大開以散熱 ,卻因遇寒使毛細孔閉合,濕熱積於體表難以散出,而出現頭痛頸背肌肉、緊繃、身體沉重乏力等症狀。或因大量冷飲損傷脾陽,導致濕邪不化,而出現噁心嘔吐、食慾不振、排便黏糊等症狀。此時應以解表消暑、化濕和胃為主,可用葛根、升麻、白朮、陳皮等藥物。
洪怡錂說,夏天可以使用烏梅、薄荷、麥門冬、沙參、玉竹、桑葉、淡竹葉等藥材泡點清涼生津的茶飲,幫身體補充水分、疏風清熱。除了用藥以外,刮痧也是中醫常用來處理中暑的好方法。建議選擇肩背部與後頸部等肌肉豐厚處、太陽經與督脈循行區域進行刮痧,而皮膚較薄與重要血管經過的地方(如頸部前方)則不宜刮痧,以免發生危險。
她說,全球氣候驟變,台灣近年來更是經常出現大於37℃的高溫,大家更應注意環境的通風與水分的補充。尤其是體質較差、體溫調節不良的老人與小孩更需要特別注意,以防熱傷害 的發生。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