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癌症比例居高不下?肺癌蟬聯冠軍?不吸菸也要注意!醫:防癌健檢不能拖

癌症的發生主要受基因、器官退化、環境因素、感染(如B肝病毒)、飲食習慣、身體慢性發炎等影響,也因為成因眾多,所以癌症發生比例始終居高不下。 圖/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癌症的發生主要受基因、器官退化、環境因素、感染(如B肝病毒)、飲食習慣、身體慢性發炎等影響,也因為成因眾多,所以癌症發生比例始終居高不下。 圖/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衛福部日前公布2022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其中惡性腫瘤(癌症 )連續蟬聯41年十大死因 之首,與心臟血管相關的疾病,如心臟、腦血管、糖尿病 、高血壓等更是榜上有名。其實以上幾種疾病,都可以透過早期篩檢,及早查出病灶;而近年來心理健康 議題也倍受重視,提醒唯有將消極的治療轉為積極的防治,才是根本之道!

惡性腫瘤連續41年居十大死因首位 及早篩檢才能遠離風險

癌症的發生主要受基因、器官退化、環境因素、感染(如B肝病毒)、飲食習慣、身體慢性發炎等影響,也因為成因眾多,所以癌症發生比例始終居高不下。其中,肺癌 、肝癌已連續43年位居國人十大癌症死因前2名,根據聯安預防醫學 機構 聯安診所受檢者癌症統計排行榜,肺癌也是2022年發現率最高的癌症,足見肺癌對國人健康影響甚鉅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安診所健康管理中心主任 洪育忠醫師提醒,多數民眾以為只要沒抽菸就不用擔心,但根據國健署癌症登記資料,台灣罹患肺癌者不吸菸者比吸菸者來的高,聯安診所受檢者中,也常見有不煮飯、不抽菸者檢查後發現罹患肺癌,因此無論是否有家庭史,都建議民眾,35歲過後,除了胸部X光外,更應透過有助早期發現肺癌的低劑量肺部電腦斷層了解肺部狀況。

另外,男性攝護腺癌、女性乳癌更是常列見於排行榜中。因此建議男性40歲過後,最好安排攝護腺相關檢測,如攝護腺抗原(PSA)腫瘤標記,女性則最好可安排乳房(高階3D乳房攝影、乳房超音波)、婦科(薄層抹片、子宮及卵巢超音波、HPV病毒檢查)、甲狀腺(甲狀腺超音波)三面向的檢查。

健康一大殺手:心血管 問題

圖/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圖/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雖然衛福部將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性疾病分開羅列,然而這四項其實都與心血管息息相關,比如糖尿病患者常合併有高血壓症狀,也容易引發心血管相關問題。另外,患有糖尿病與高血壓一族更是腎臟疾病的高危險群,可以說心血管相關疾病是健康一大殺手。

而想預防心血管疾病,最重要的是要注意血管的健康,比如血管內皮是否有粥狀斑塊、動脈是否有硬化的狀況,所以平日安排健檢時,最好加入動脈硬化儀、頸動脈超音波、運動心電圖、心臟超音波,並透過脂蛋白元ApoA1、脂蛋白元ApoB、脂蛋白元ApoA1/ApoB比值了解膽固醇狀況、評估心血管硬化風險。

另外,國人糖尿病已有年輕化趨勢,且高血糖、胰島素阻抗的現象也有增加的現象,根據聯安健檢資料庫,2022年便有高達44%民眾胰島素抗性指數偏高,因此切勿輕忽,平時除了調整飲食,最重要的是定期追蹤,檢查無異狀者繼續保持,若數值異常,也應盡早著手改善。

生理與心理健康息息相關,尋求專業協助是關鍵

圖/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圖/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除身體疾病外,洪育忠也觀察到一值得關注的現象,即15-44歲年齡中,蓄意自我傷害(自殺)為死因第二名,根據衛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長陳亮妤表示,推測原因可能與網路使用、家庭因素以及精神疾病的共病,但實際原因仍在分析中。

近期許多新聞事件頻傳,造成社會上有一定程度的恐慌感,提醒民眾,儘管情緒波動為正常現象,但若發現自己常受情緒影響並導致無法維持日常生活與工作時,應立即尋求專業醫師及心理師的協助,也可透過功能醫學「神經傳導代謝評估」的檢測,評估血清素、腎上腺素、多巴胺等重要神經傳導物質的平衡狀態。最重要的,生理與心理健康息息相關,因此切莫忽略任一方。

從預防醫學角度中,健康不只是當下身體是否健康,更要評估未來風險以及心理、環境的健康,尤其根據WHO調查,有高達75%的民眾處於「亞健康」狀態──即是處於健康與疾病中間的灰色地帶,因此千萬別等到有症狀,而是及早檢測才能及早預防。

本文轉載自《聯安預防醫學機構》,原文為:癌症連41年居死因之冠 醫師:掌握身心健康 健檢時這些檢查必做

更多新聞報導

癌症 十大死因 肺癌 心血管 糖尿病 心理健康 預防醫學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

聯安預防醫學機構致力為國人做好健康資產管理,來自國內各大醫學中心專科醫師,秉持專業、人性、效率、完整四大服務理念,與國際同步提供最先進的預防醫學思維。橫跨五大健康產業「健康檢查+健康資產管理+整合醫學+保健食品+健康餐食」,率先提出1+364健康管理概念,利用1天健檢開始,其餘364天也帶大家一起「找健康」!

後移的髮際線?日漸光禿的頭頂?網友教你「5招方法」起死回生髮際線!

「長照選擇」養老院、護理之家、長照中心有何不同? 費用、服務、資格一文搞懂

延伸閱讀

【24節氣】小暑養心更要養身!中醫師授按「2穴位」活絡經脈、補充陽氣!

糖尿病飲食三大迷思 醫曝:多數的患者都吃錯了!糖尿病要怎麼吃?專業醫師告訴你!

糖友必看!低GI隨便吃?少量多餐就是好?補充營養品會過補?醫生破解糖友飲食三大迷思

糖友為戒酒改喝「藥酒」反讓血液變又油又濃稠!險些腦中風!

相關文章

癌症治療常見誤解!嗎啡是癌末病人專用止痛藥?一文解答

4血型瘦身法公開!O型吃好油更快瘦,A型瑜珈燃脂最有效?營養師揭秘

「濫用抗生素」危機四伏!研究預估:10年後全球平均壽命縮短1.8年

上班族、學生必看!「吃了變聰明」5種中藥材大公開

常做惡夢竟是健康警訊!研究:帕金森氏症風險恐增5倍

健檢報告「滿江紅」別放棄!49歲男狂瘦14公斤變健康就靠2件事

熱門文章

大型垃圾、家具怎麼丟?一文搞懂!附全台清潔隊資訊懶人包

2024小雪節氣「3生肖」好運降臨!小雪習俗、開運重點一次看

台灣阿嬤變曼谷企業家!80歲堅持上班,坦言創業最重要的是「這件事」

健檢報告「滿江紅」別放棄!49歲男狂瘦14公斤變健康就靠2件事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