糞便 是觀察身體健康的一項指標,但並非血便就是罹患大腸癌 。書田診所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康本初表示,大便有血,很多人害怕是不是得了大腸癌,其實可能是大腸血管異常增生惹禍,若對血便有疑慮,建議及早接受大腸鏡 檢查,及早發現治療。
60多歲許小姐,有高血壓及糖尿病病史,因慢性腎病定期洗腎 多年。最近一個月出現「間歇性血便」,大便顏色有如葡萄酒的深紅色,就醫接受大腸鏡檢查發現,下行結腸有一個持續流血的出血點,抽血檢驗血紅素正常值應為12-13g/dL,但許小姐僅剩7g/dL,經大腸鏡止血夾止血,血便情形改善。
康本初指出,大便顏色不同出血位置也不同,若出血點在上消化道時,血便顏色會偏向黑色;下消化道或肛門 出血時,血便會以紅色呈現。飲食也會影響糞便顏色,像吃了甜菜、紅肉火龍果等,可能會出現紅色大便;有些藥物或是含動物血的食物,大便會呈現偏黑色;痔瘡造成的血便,通常是鮮紅色。
「血便是常見症狀,但要盡快就醫檢查。」康本初表示,很多民眾出現血便時,立刻聯想到大腸癌,又不敢來檢查,導致病況惡化,但不管肉眼看見或檢驗發現,都代表著「消化道或肛門有出血情形」,大多數的血便是由大腸、直腸、肛門的疾病所致,大腸問題也需要大腸鏡檢查才能發現。
康本初指出,許小姐的血便主要是「血管異常增生」,與年紀增長有關,黏膜下的小血管擴張扭曲,形成微小的動靜脈吻合,若有慢性腎病會讓血管異常增生提早二至三年發生。
若出血的原因是大腸的血管異常增生,康本初表示,最快的治療方式便是「內視鏡止血」,包括氬氣電漿凝固術、止血夾、止血針等,若內視鏡治療不成功,後續則採行血管攝影栓塞、手術止血。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