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常見迷思要破解│「關節炎」痛過就好了?醫:嚴重恐失能!

無論何種病因造成的關節炎,患者常在寒冷、潮濕或是天氣變化時,特別容易感到不舒服。 圖/freepik
無論何種病因造成的關節炎,患者常在寒冷、潮濕或是天氣變化時,特別容易感到不舒服。 圖/freepik

大家應該都有關節痠痛的經驗,多數關節痠痛會在休息之後較為緩解,不過有些關節痛卻是休息越久,越不舒服!

新光醫院過敏免疫風濕科黎子豪醫師指出,自體免疫性關節炎是免疫系統 失調所導致的疾病,會造成關節慢性發炎、破壞,甚至因為全身性發炎,而伴隨多種共病。

關於自體免疫性關節炎有些常見的迷思,讓我們一一來了解。

迷思:關節炎就是「風濕」,是因為環境太過寒冷潮濕所造成?

許多人會有「關節疼痛等同於風濕」的誤解,其實「類風濕關節炎」是一種特定的自體免疫疾病,並非單純的關節疼痛。

無論何種病因造成的關節炎,患者常在寒冷、潮濕或是天氣變化時,特別容易感到不舒服,黎子豪醫師指出,這可能是因為關節發炎後,內部感受壓力變化及痛覺的受器變得較敏感,加上關節週邊的肌肉與軟組織在低溫下較緊繃,血液循環亦較差的關係。單純的環境濕冷並不會造成關節炎。

迷思:關節炎就是年輕時吃太多寒涼食物,慢性毒害引起。

雖然有些研究顯示部分食物,如糖分或是鈉離子,可能與一些關節炎有關聯性,但因為每個人體質與生活形態迥異,所以不能遽下結論說某種關節炎是因為長期吃某特定食物所導致。

有些人會認為吃所謂屬性寒涼食品可能加重關節或軟組織疼痛,由於這類食品如最常被提出的白蘿蔔等,多半為富含膽鹼的食品,因此猜測膽鹼物質可能刺激關節內受器,影響疼痛產生與傳導。黎子豪醫師澄清,其實在吃下含有膽鹼的食物後,經由血液吸收並進入關節、軟組織的比例應該很低,不至於造成影響。建議病友要攝取多種食物,以維持均衡營養。

關節炎成因眾多,其中更有一部份是自體免疫所致。 圖/照護線上
關節炎成因眾多,其中更有一部份是自體免疫所致。 圖/照護線上

迷思:關節炎就是風濕等寒氣造成身體虛弱,需要吃補品來調養身體,祛寒排濕?

關節炎成因眾多,其中更有一部份是自體免疫所致,黎子豪醫師說,自體免疫疾病患者的治療目標,便是希望免疫反應不要過當。有許多補品號稱可以增強免疫力,這方面是與自體免疫疾病的治療邏輯背道而馳,另外這些額外「補品」,是否會與藥物產生交互作用,也較難掌握。

因此,在治療過程中,尤其還在調整藥物階段的時期,不建議額外使用坊間補品;若有營養食品的補充需求,則應該與專科醫師溝通,確保其需求與安全性。

迷思:關節炎吃些薑黃、乳油木果等健康食品就會好?

目前與這類食品相關的研究,僅限於動物實驗或小規模實驗,所以其劑量與功效在醫學上仍存有頗大的爭議,黎子豪醫師強調,患者不可能單靠吃健康食品,就讓關節炎痊癒。即使是研究結果相對明確的魚油,在一些治療準則或教科書中,也只屬於輔助,正規治療仍需以確實具有療效的藥物為主。

請勿抱持靠健康食品治療關節炎的謬誤!

無論是與免疫相關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或是與代謝相關的痛風性關節炎,會有其他器官的侵...
無論是與免疫相關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或是與代謝相關的痛風性關節炎,會有其他器官的侵犯或併發症,必須查明原因並予以治療。 圖/照護線上

迷思:關節炎只是關節腫痛,若能忍痛便不需治療?

關節炎成因非常多,無論是與免疫相關的類風濕性關節炎 、或是與代謝相關的痛風性關節炎,牽涉層面都不只有關節,而會有其他器官的侵犯或併發症,必須查明原因並予以治療。黎子豪醫師提醒,治療目標除了解決關節疼痛之外,也可以預防關節炎反覆發作的困擾,更重要的是遏止相關併發症的產生。

迷思:全身上下關節肌肉都在痛,一定就是免疫失調?

多處關節的疼痛、僵硬,需要警覺是否有自體免疫的問題發生,畢竟自體免疫疾病的侵犯層面廣泛,可能影響全身,造成後果危篤的併發症。然而,全身性疼痛還可能來自於其他的原因,黎子豪醫師舉例,像是退化與肌肉耗損、內分泌疾患、纖維肌痛症,或是腫瘤、感染等病因。這些都必須靠問診、檢查,詳細評估才能釐清,如果有相關的症狀,建議儘快求診,才是解決之道。

迷思:反覆性關節痛,忍過發作期就好,不會是什麼大問題?

反覆性關節發炎的發作頻率不一、持續時間大約數日,可能會自動緩解。黎子豪醫師指出,由於症狀會自行消退,有些病友可能漸漸不以為意,或是自行至藥局買消炎藥解決;然而,其中有一定比率的人,日後可能演變成類風濕性關節炎。

目前國際學會也有建議所謂的「臨床可疑關節痛」,這個族群的人尤其要提高警覺;因此,出現這類困擾的朋友還是要就醫,與風濕免疫科醫師討論追蹤與治療的模式。

迷思:抽血發現抗核抗體ANA陽性,一定是紅斑性狼瘡?

抗核抗體ANA(anti-nuclear antibody)常被誤認為是紅斑性狼瘡的代表,黎子豪醫師解釋,其實抗核抗體ANA只是一項檢驗數據,背後臨床意義可能與許多身體疾病或狀況有關聯,其中包括免疫相關疾病(例如紅斑性狼瘡、乾燥症、類風濕關節炎、硬皮症、發炎性肌病變等),或是非免疫相關疾病(例如慢性感染、藥物反應、自發性肺纖維化等),甚至少部分無相關疾病的民眾,亦可能出現抗核抗體ANA陽性反應。

紅斑性狼瘡的診斷,除了抗核抗體陽性外,更要包含其他多項檢驗,以及臨床相關症狀才能診斷,絕非單憑一項檢驗就能確定。

迷思:抗核抗體ANA跟身體產生抵抗力或疫苗保護力有關?

抗核抗體ANA是身體出現針對自己正常細胞內的物質,這些原本不應該引起免疫反應的構造,產生了的異常免疫反應,黎子豪醫師澄清,抗核抗體ANA絕對與面對外來病原體的抵抗力,或是施打疫苗後產生的保護力無關。因此,出現抗核抗體時,需要請風濕專科醫師鑑別診斷,評估是否有異常的免疫反應。

迷思:紅斑性狼瘡或是乾燥症患者出現關節腫痛,是不是又多得了類風濕關節炎?

因為皮膚黏膜與關節處含有大量免疫細胞,所以自體免疫相關疾病很容易出現關節痛或關節炎等問題。黎子豪醫師,例如紅斑性狼瘡、乾燥症,或其他形形色色的免疫失調疾病,本身都可能出現關節症狀。

不過,有時候確實會在診斷某種免疫疾病後(尤其乾燥症最為常見),再被發現合併有另一種疾病如類風濕關節炎,因此如果出現關節腫痛等症狀時,要記得向醫師說明,才能進一步評估。

迷思:明明是關節腫和皮膚疹,但是醫生卻說是血管發炎?

有許多血管發炎疾病的背後原因,是過當的免疫反應,因此也可能出現關節腫痛、皮膚表現,黎子豪醫師說,在適當的檢查及充足的證據下,血管炎伴隨上述症狀非常合理。

迷思:沒有眼睛和尿道症狀,就不是反應性關節炎?

許多朋友在慢性關節炎檢查許久後,得到反應性關節炎這個結論,但上網查資料發現關於反應性關節炎的描述,會同時包含眼睛或泌尿道症狀。黎子豪醫師解釋,事實上這是因為上個世紀初發現此疾病時是整組症狀一起描述,不過後續研究指出,反應性關節炎患者同時出現這三個症狀的比例相當少數。所以,免疫風濕科醫師依照病史、臨床症狀、抽血數據及影像表現綜合評估後,仍可以確診為反應性關節炎。

迷思:自體免疫疾病是因為免疫失調,需要打免疫球蛋白治療嗎?

臨床上通常只有在自體免疫失調導致器官受損、有危險的情況,才會由醫師根據相關需要或適應症,考慮使用免疫球蛋白。黎子豪醫師說明,大多數患者的病情並沒有嚴重到需要使用免疫球蛋白,而且使用免疫球蛋白並非完全沒有副作用或風險,健保大多無法給付、所費不貲,因此不會是一般治療的常態。

自體免疫性關節炎的主要治療藥物有幾類,包括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生物製劑等,希望可以降低身體產生不適當的免疫反應。

原則上會先試著用一些口服藥物,黎子豪醫師說,如果無法有效控制疾病活性,便可考慮使用生物製劑,生物製劑的作用機轉比較專一,可以中和特定發炎物質,達到抑制發炎的效果。

自體免疫性關節炎的主要治療藥物有幾類,包括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類固醇、免疫抑制劑...
自體免疫性關節炎的主要治療藥物有幾類,包括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類固醇、免疫抑制劑、生物製劑等。 圖/照護線上

迷思: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會讓免疫變得很差;使用類固醇很傷害身體,還會敗腎?

黎子豪醫師說,任何藥物都有其作用與副作用,因此在使用上醫師都會謹守其適應症,以及注意副作用的出現。免疫風濕科醫師常會開立免疫抑制劑,就是希望調整過當的自體免疫反應,至於每個人對各種藥物會產生多大的反應,會依個人體質、生活方式、日常環境不同而有差異,所以服藥過程中減少感染機會、警覺感染徵兆,在回診時醫病雙方共同注意,才能盡可能避免免疫被壓制過低的副作用。

長期或高劑量使用類固醇,的確容易出現令人困擾的副作用,但類固醇對腎臟功能影響較少,有時在腎功能不好的情況,類固醇反而會是暫時減緩急性發炎的主力藥物。黎子豪醫師說,無論是免疫抑制劑或類固醇,在服用過程中保護好自己免於被感染,以及注意是否有其他副作用或不適,同時遵照醫師指示及定期回診,才是最好的治療模式。

迷思:打疫苗會激發免疫反應,造成免疫關節炎加劇。

接種疫苗是希望藉由模仿目標病原體的特殊構造,來促使身體在沒有被感染的風險下,產生對抗它的抵抗力。

黎子豪醫師舉例,新冠肺炎的疫苗,尤其像mRNA疫苗,在剛推出時也有學者擔心,是否會在自體免疫族群中激發過當免疫反應,進而導致疾病活動度增加。不過,目前國際間已大規模施打疫苗,仍然沒有證據顯示在免疫關節炎族群會影響疾病活動度。因此,建議免疫相關疾病的朋友們,要在身體狀況穩定時完成疫苗施打,讓身體產生保護力。

本文轉載自《照護線上》

更多新聞報導

保健 免疫系統 退化性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 保養關節

照護線上

照護線上成立於2017年,由醫師擔任編輯,邀集各專科醫師,提供給您實用、高品質的健康資訊,總瀏覽人次已突破1億1千萬。目前有超過79萬Line好友,是深受信賴的健康媒體。

「缺一顆牙要做三顆牙!?」假牙常見QA,牙醫師一次圖解說明

30秒運動示範/天冷防抽筋 3招助你一夜好眠

延伸閱讀

上年紀就不能開車?最危險的駕駛族群不是老年人!

關節痛不能吃香蕉?一次破解8個「退化性關節炎」迷思!

不菸、不酒、不海鮮,痛風一樣找上門?2原因醫師圖解告訴你!

年輕也會「退化性關節炎」-運動用錯力,害走路卡

相關文章

上班族、學生必看!「吃了變聰明」5種中藥材大公開

常做惡夢竟是健康警訊!研究:帕金森氏症風險恐增5倍

健檢報告「滿江紅」別放棄!49歲男狂瘦14公斤變健康就靠2件事

冬天特別睏、早上起不來?醫分享2妙招趕走瞌睡蟲

發現甲狀腺結節怎麼辦?會致癌嗎?快到這2科就醫檢查

「胡思亂想」害你睡不著!醫推薦4招安心睡好覺

熱門文章

每天走1萬步真健康?73歲翁照大腸鏡發現「4公分瘜肉」延誤恐致癌

2024小雪節氣「3生肖」好運降臨!小雪習俗、開運重點一次看

大型垃圾、家具怎麼丟?一文搞懂!附全台清潔隊資訊懶人包

健檢報告「滿江紅」別放棄!49歲男狂瘦14公斤變健康就靠2件事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