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天冷如何正確保暖? 中醫師教你「藏」好身體4大部位

除了做好保暖,也可以適時地以中藥食材「進補」,暖暖身子。 圖/123RF
除了做好保暖,也可以適時地以中藥食材「進補」,暖暖身子。 圖/123RF

最近氣溫陡降,路上行人圍巾、厚外套紛紛出籠,深怕一不小心就感冒,尤其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更容易覺得不舒服。中醫 師表示,這個時節的養生 要訣在於「藏」,最好把自己「從頭到腳」包暖,適時以中藥食材「進補 」,暖暖身子。

台北市中醫師公會名譽理事長陳潮宗表示,時近過年,寒意日漸明顯,一不小心寒邪之氣就會侵入身體,此時的養生要訣就在「藏」字,從頭到腳幾個重點部位務必包緊保暖。

一、頭部:

頭是一身之主宰,「諸陽所會,百脈相通」,一旦受到寒邪侵襲,易引發感冒、鼻炎、頭痛、牙痛、三叉神經痛等。但是頭部卻是最不善於留住熱量的部位,因此天愈冷愈要做好頭部保暖。

a. 外出一定要戴帽子,最好能蓋住前額。頭部出汗後不要立刻摘下帽子,到室內慢慢消汗後再脫帽。

b. 耳朵容易散發熱量,最好戴上耳包,或用圍巾遮住耳朵。每天早、中、晚也可搓揉耳廓5至10分鐘,讓耳朵快速回暖。

二、背部:

背是「陽中之陽」,若是忽視背部保暖,易受風寒入侵,損耗陽氣使免疫功能下降。陳潮宗建議,冬天時最好加穿一件棉背心或毛背心,或是用熱水、熱敷墊、加熱燈等使背部有熱流通過,讓全身更舒服。

三、腰部:

腰是「腎之腑,喜溫惡寒」,一旦覺得冷,男性會腰膝酸軟,陽痿早洩,女性則容易月經紊亂、痛經等,因此天冷時一定要穿中長外衣,不要讓腰部裸露受寒。平時也可雙手搓腰,搓一陣子後緊按腰眼處,溫敷一下,以收暢達氣血之效。

四、腳部:

腳是全身最怕冷的部位,「腳冷則全身冷」,但因雙腳距離心臟最遠,血液供應慢,使足部保暖能力較差。

a. 可選擇保暖透氣、吸濕性好的鞋襪做好足部保暖。

b. 每天用熱水泡腳,每次泡腳20分鐘,水溫42℃左右最佳,以促進周身血液循環,使全身暖和起來。

c. 按摩「湧泉穴」和「足三里穴」,可以讓下肢溫暖並且調理脾胃,尤其湧泉穴適合怕冷、精神不振的老年人。湧泉穴位於腳掌前三分之一凹陷處,足三里穴則位於膝蓋外側下緣凹陷處往下三指到四指寬的地方。

除了做好保暖,也可以適時地食用薑母鴨、麻油雞或十全大補湯等來暖身子,其中十全大補湯因有祛寒補血的中藥材,冬季時更適合用來進補。陳潮宗表示,大部份的民眾都可以食用十全大補湯,但若是有喉嚨痛、長青春痘,以及痔瘡、便秘者則避免食用,以免引起發炎反應。

●十全大補湯

藥材:當歸、熟地、芍藥、川芎、人蔘、茯苓、白朮、甘草、桂枝、黃耆。

功效:補氣血:當歸、熟地、芍藥、川芎、人蔘、茯苓、白朮、甘草

祛寒:桂枝,怕冷的人可以多加桂枝用量。

補氣:黃耆

更多新聞報導

養生 楊雅棠 中醫 進補

拒當「濫好人」 善良12金句總整理!

運動防失智,你做對了嗎?

相關文章

又急又猛!新冠防疫專區上線,「藥局購買快篩」查詢一步到位

新冠疫情即將爆炸,快篩卻缺貨?一秒查詢通路門市資訊

打擊免疫力,帶狀皰疹來了!後腰灼燒感難忍,「這些人」最易中招

機場、車站都是「傳染病毒窟」?出門前補充「2種維生素」可預防生病

有舌苔=口臭?吞下大量細菌恐引發疾病,「加1動作」更健康

發現自己缺鐵!立刻補充紅肉、口服鐵劑?醫:找出貧血原因更重要

熱門文章

2025新冠病毒大變身!只看發燒喉嚨痛不準?最新5症狀、預防方式曝光

有福了!9縣市打「帶狀皰疹疫苗」有補助or免費:預約、申請懶人包

2025國際新航線出爐!桃園、台中、高雄可直飛,遊日泰更方便

腰痛只是前兆?醫揭8種疾病與腰痛有關:3症狀立刻就醫

udn討論區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