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看起來健康卻常喊累 治療師:增肌能改善

台灣老年人肌肉量普遍不足,若運動量缺乏更可能有肌少症問題。 圖/123RF
台灣老年人肌肉量普遍不足,若運動量缺乏更可能有肌少症問題。 圖/123RF

50歲吳小姐體態勻稱,但常被朋友念,「妳看起來健健康康的,怎麼那麼容易累?」長時間久坐、出國旅行,只要時間長她就受不了,老公也說她體力太差,到醫院檢測,體脂肪26%,肌肉量在90%以下,經1年運動訓練,終於找回體力與精神。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物理治療師賴庭筠說,體態勻稱或看起來健康的民眾,不一定有肌力。近幾年,肌少症 受到重視,但民眾對肌力認知有限,常會有民眾認為有運動就等於增加肌力,這是最常見的錯誤觀念。

賴庭筠說,增肌 最好的方法是負重訓練,也就是俗稱的重訓,有人會說,長期做有氧運動,肌肉量一直有增加。對完全沒有肌肉量的民眾而言,基本的有氧運動,像是跑步、跳舞、游泳等,有助增加肌肉,但原本就有一定肌肉量,僅做有氧運動,對增肌並沒有效果。

賴庭筠說,重訓並非一定要練成「筋肉人」,而是要讓肌肉量達標準值,以一般常見的測量肌肉量儀器inbody,標準肌肉量應該在90%,低於90%就屬於肌少,當肌肉量達標後,後續必須維持運動習慣 ,才能避免年老後出現肌少症。

近年,除了倡議增肌,也提倡身心靈平衡,賴庭筠說,運動不只動一動流汗就好,更希望能「有腦」地運動,如球類運動、脊椎螺旋運動、太極導引等,都需要在過程中動腦,增加身心靈平衡,除了可獲得到運動量,也能增加對腦部的刺激。

他也提醒,運動必須持之以恆,維持健康是長久戰,特別近年健身運動興起,當運動習慣已經培養3個月或是更久,突然改變習慣,回到過去不運動的狀態,肌肉量消逝速度及脂肪上升速度皆增加 ,比沒運動前更嚴重。

不過,別把運動想成是困難又每天做的事,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指出,年長者每周進行兩次或以上的全身大肌肉群訓練,建議間隔48小時;每周150分鐘中強程度或75分鐘高強度的有氧運動;並加強「平衡」的能力,就能提升肌肉量,還可以減少罹患心臟疾病、高血壓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所帶來的死亡風險。

更多新聞報導

保健 陳雨鑫 增肌 肌少症 運動習慣

必讀!橘世代登山準備4招

年老色衰後不敢再奢望愛情?想要愛,80歲也不算晚!

相關文章

雞肉吃太多竟會罹癌?醫:雞肉「這樣吃=慢性服毒」,恐吃下致癌物

她血糖飆到250,不到10年就洗腎全盲!醫嘆:全是「1觀念」錯了

「21萬人」插鼻胃管!鼻胃管可移除?醫:把握黃金期「O個月」是關鍵

失智竟是生活習慣害的?醫點名5種人風險最高,3件事強化大腦防禦力!

吃魚「天然的尚好」?養殖魚2原因恐含重金屬!這樣選魚不踩雷

喝「這種咖啡」傷害視網膜!想提神改喝1飲料還能防失智

熱門文章

癌細胞的最愛!「1類飲料」喝多:2種癌症等著你

長照3.0明年上路!9月新增「4項服務」:外籍看護、交通接送...一次看

不抽菸為何得肺癌?全世界僅台灣有「1致命突變」醫直指背後原因

「喉嚨怪怪、聲音沙啞」竟不是感冒!醫:4大癌症都可能中標

udn討論區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