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看起來健康卻常喊累 治療師:增肌能改善

台灣老年人肌肉量普遍不足,若運動量缺乏更可能有肌少症問題。 圖/123RF
台灣老年人肌肉量普遍不足,若運動量缺乏更可能有肌少症問題。 圖/123RF

50歲吳小姐體態勻稱,但常被朋友念,「妳看起來健健康康的,怎麼那麼容易累?」長時間久坐、出國旅行,只要時間長她就受不了,老公也說她體力太差,到醫院檢測,體脂肪26%,肌肉量在90%以下,經1年運動訓練,終於找回體力與精神。

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物理治療師賴庭筠說,體態勻稱或看起來健康的民眾,不一定有肌力。近幾年,肌少症 受到重視,但民眾對肌力認知有限,常會有民眾認為有運動就等於增加肌力,這是最常見的錯誤觀念。

賴庭筠說,增肌 最好的方法是負重訓練,也就是俗稱的重訓,有人會說,長期做有氧運動,肌肉量一直有增加。對完全沒有肌肉量的民眾而言,基本的有氧運動,像是跑步、跳舞、游泳等,有助增加肌肉,但原本就有一定肌肉量,僅做有氧運動,對增肌並沒有效果。

賴庭筠說,重訓並非一定要練成「筋肉人」,而是要讓肌肉量達標準值,以一般常見的測量肌肉量儀器inbody,標準肌肉量應該在90%,低於90%就屬於肌少,當肌肉量達標後,後續必須維持運動習慣 ,才能避免年老後出現肌少症。

近年,除了倡議增肌,也提倡身心靈平衡,賴庭筠說,運動不只動一動流汗就好,更希望能「有腦」地運動,如球類運動、脊椎螺旋運動、太極導引等,都需要在過程中動腦,增加身心靈平衡,除了可獲得到運動量,也能增加對腦部的刺激。

他也提醒,運動必須持之以恆,維持健康是長久戰,特別近年健身運動興起,當運動習慣已經培養3個月或是更久,突然改變習慣,回到過去不運動的狀態,肌肉量消逝速度及脂肪上升速度皆增加 ,比沒運動前更嚴重。

不過,別把運動想成是困難又每天做的事,根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指出,年長者每周進行兩次或以上的全身大肌肉群訓練,建議間隔48小時;每周150分鐘中強程度或75分鐘高強度的有氧運動;並加強「平衡」的能力,就能提升肌肉量,還可以減少罹患心臟疾病、高血壓或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所帶來的死亡風險。

更多新聞報導

保健 陳雨鑫 增肌 肌少症 運動習慣

必讀!橘世代登山準備4招

年老色衰後不敢再奢望愛情?想要愛,80歲也不算晚!

相關文章

白沙屯媽祖進香人數創新高!追女神求平安必知「三多」健康口訣

吃藥時誤食7食物「良藥變毒藥」恐中毒、貧血,上班族最愛的這杯也上榜

做美甲慘變被拔甲!醫:多補充「這元素」避免指甲脆化

吃太多立刻運動才不胖?醫:恐造成心臟「毒害」!推正確減脂方式

這樣吃保養泌尿道!男生吃蔓越莓也有效?醫:吃對食物助滴水不漏

近視雷射非一勞永逸!醫點名「6種人」恐需二次手術

熱門文章

手槍打太多會變小?醫揭4方法重振雄風:視覺很有感

開罰!開冷氣違反「2件事」最高罰3萬6:別收到罰單才知道

桃機隱藏貴賓室,0元就能享受!2025桃機貴賓室懶人包,出國別錯過

驚!蟑螂冒出被嚇到,「5大藏蟑處」是蟑螂的最愛:要小心

udn討論區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