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義阿里山鄉最南端的茶山 部落豐富多彩,夏天賞螢、玩漂漂河、溯溪,晚上拿火把探險,還有射箭、跳舞、搗麻糬等活動,在這裡,人情味則是最美風景。
傳說,很久以前居住在這裡的原民是達古布亞努族(鄒族的姓氏),茶山原名「珈雅瑪麻拿」(Ca Ya Ma Vana),是鄒族「山腰上的平原」之意,日據時期日人把這裡當牧場,飼養牛隻和戰馬,也改名「珈雅瑪」。
白天這裡風情萬種,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又一座以茅草、竹子、木頭搭建而成的涼亭,「涼亭(hufu)對於鄒族而言,就像漢人的客廳。」老村長李玉燕說,過去鄒族有家葬傳統,長老過世後會埋葬在床鋪底下,「如果在上面大聲蹦蹦跳,就會把他們都吵起來」。
屋內不能喧嘩,因此休閒活動或招待客人,都會在自家屋前的hufu,鄒族人相當好客,會將一串串香蕉掛在涼亭外,訪客只要對著香蕉呼喊「a veo veo you(我心喜悅)」,便可自行取用。
茶山部落有項娛樂,利用月桃吹奏鳥笛,茶山部落發展協會員工陳曉玲示範,先擷取月桃莖梗後對折,放進嘴唇輕含葉上薄膜再吸吐氣,就會發出如鳥鳴般尖銳聲響。
陳曉玲說,以前部落對於鳥笛聲很敏感,往往有不好的事發生,才會吹響鳥笛,如今鳥笛漸漸失去其功能性,反倒變成部落人一種休閒。
跟鳥笛一樣,風笛同樣也有警示效果,「以前風笛是不能亂甩的。」陳曉玲說,以前部落戰爭時,部落勇士會高甩風笛示警,傳遞暗號,甩風笛內含許多學問,甩動時先將手高舉,畫圓方式先甩動下方握把,接著加速甩動上方末枝,風笛便會發出尖銳鳴聲。
甩風笛需要技巧,不是用力就能發出聲響,陳曉玲說,甩風笛過往是作戰傳遞暗號用,時至今日,族裡長老有時聽到風笛聲,還會探頭警戒。
晚間的茶山也別有風情,鄒族「天神取火」的古老傳說由來已久,搭配4至5月螢火蟲大發期,吸引許多遊客上山體驗原民風情。遊客手持火把,以探險的心情在距離部落1公里遠的取火台拜天敬地,在伸手不見五指的綠色隧道一路挺進,刺激又好玩。
每年的4到5月是螢火蟲最佳觀賞期,茶山部落因少汙染、水質清澈,常見螢火蟲漫天飛舞,不少遊客慕名而來。在李玉燕精彩解說導覽下,到終年不絕的水火同源場地取火點燃竹製火把,感恩儀式後,人手一支火把,沿著山間小徑把珍貴的火源帶回部落。
茶山村經歷八八風災重創,許多人移居山腳下逐鹿社區,但仍有不少人留在故鄉並重建,以部落傳統文化為主軸發展觀光,疫情下國旅大爆發,旅客絡繹不絕,也吸引年輕人返鄉工作。
「茶山95號」客棧位在茶山的中心,負責人許霹耀是土生土長的部落小孩,涼亭內除了在地特釀小米酒,一杯精釀黑糖檸檬茶也回味無窮,屋簷下聽部落長老訴說茶山歷史,彷若身歷其境,跟著部落勇士面對兇猛山豬;夏天時,則帶遊客到溪流、瀑布下體驗水上活動,晚間則有賞螢行程。
茶山盛產小米、燕麥等雜糧,市中心的「茶山部落廚房」也是造訪當地必嘗美食,部落風味餐中烤山豬肉、鄒族特製香腸、烤溪魚等,還未上菜就能聞到香氣,高麗菜、龍鬚菜等採自旁邊的菜園,當地住民用有機方式種植,連縣長翁章梁都大力稱讚。
茶山95
手機:0937-356215
地址:嘉義縣阿里山鄉茶山村95號
茶山部落廚房
電話:05-2513305
地址:嘉義縣阿里山鄉青山產業道路88號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