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65歲那一天我很開心,坐高鐵的時候還拿著敬老票自拍」,朱宗慶笑著回憶剛成為資深國民時的新鮮感。1954年出生的他,對事物的好奇心與熱情從未因年紀遞減,他認真的說:「我常告訴我自己,我是27歲。」
27歲,是朱宗慶從維也納學成歸國回台灣的年紀,由此之後的每一天,他都在為台灣打擊樂、藝文產業衝鋒陷陣。
要知道,他回台灣那一年是1982年,當時玩打擊樂在台灣是沒前途的事,但朱宗慶毅然決定要創立台灣第一個專業打擊樂團,接著還自己籌錢舉辦第一屆台灣國際打擊樂節(TIPC),至今將邁入第十一屆。
他的努力提升打擊樂在台灣的地位,變成父母願意給孩子學的才藝;對外,則把多位優秀台灣音樂家推上世界舞台,被國際樂壇看見。
朱宗慶選擇做的事,件件都是高難度挑戰,但39年來始終幹勁十足,問他靠什麼堅持下來?朱宗慶說:「就是『玩真的』」。
遇人真誠、遇事認真 「玩真的」人生座右銘
「不要急著走,我送一本我的新書給妳。」採訪一結束,朱宗慶立刻站起來,快步走到會議室外跟秘書拿書,細心確認好姓名再簽到書的空白頁,他邊簽邊說:「之前我不小心把人家的名字多一撇、少一撇寫錯,我不想在上面改,直接換一本新的重寫,有五、六本都是這樣浪費掉。」
從簽書這件小事,就說明朱宗慶「玩真的」人生座右銘。對人,朱宗慶皆真誠對待,對人熱情、和善,不會因對方身份而有差別待遇,與他共事或相處總是愉悅;對事,無論大小他都認真面對,遇到障礙就想盡辦法排除困難、解決問題。
秉持「玩真的」態度待人接物,讓朱宗慶關關難過、關關過。回顧他的職場生涯,如走階梯步步往上,從最初打擊樂演奏家開始,創立樂團、進入北藝大教書、成為北藝大校長、最後是國表藝董事長,他的每個階段都有傑出成就。前文建會主委,同時是朱宗慶北藝大老同事兼好友邱坤良,就形容他是「人生勝利組」代表。
與挫折同行不喪志 歲月淬煉出的智慧
不過朱宗慶說自己一路走來,並非外界所見一路順遂。
他小學時,家族有人經商失敗導致房子被查封,家中經濟一度相當拮据;剛創立樂團時,找不齊他想要的打擊樂器,也沒有樂器商願意冒險幫忙進口;還有房東害怕地板被敲壞,樂團一開始租不到場地,要他簽切結書才肯租;更別提他接手兩廳院後遇到的阻礙與挫折,並非外人得以想像。
朱宗慶坦言自己也是一般人,遇到挫折當然會有沮喪、悲觀情緒。然而歲月教會他,想擺脫撞牆期泥沼,換位思考是最好方法,他分享自己轉念心法說:「如果你每次都只在意成果好壞,沒有關注到過程,就很容易在成就感與挫敗感間擺盪。」不放大得失心,就有辦法找出堅持動力,很大機會能走出低迷,進而翻轉情勢。
把團隊當家經營 是朱老師也是朱爸爸
亦師亦父的帶人風格,成了朱團代代傳承的基因。
朱宗慶一直以來希望團員把樂團當成第二個家,因此他帶領團員的方式「像老師、也像父親」,嚴格要求他們在專業技術及態度做到最好,同時花時間與團員們在生活上互動。
例如剛創團時,朱宗慶特地帶第一代團員上西餐廳:「我想讓他們學習穿西裝打領帶、用刀叉吃飯,因為我期待他們是在全世界走的人,必需要學習基本禮儀。」
現在資深團員在指導新生代團員時,也複製朱宗慶當年模式,鞭策專業也給溫情支持。「像去年我們有場演出以第三代團員為主要演出者,都是他們的老師幫忙排座位跟擺樂器,我看了真的感動。」朱宗慶說。
如今朱團團員來到第四代,平均年紀在19歲到20歲之間,朱宗慶也放手讓當年與他一起創團打拼的第一代團員主持團務。朱宗慶認為,「不是給一個人就叫接班,應該是把整片藝文土壤的底都打好了,交給下一代才是接班。」
女兒出生後 百鍊鋼成繞指柔
朱團經營邁入35周年,團員從青澀變成熟,朱宗慶也從當年一急躁就罵人的剛硬個性變得緩和柔軟,翻轉他的關鍵就是寶貝女兒,他笑說:「我不希望女兒長大被人家罵,那我也不能罵人家了。」
女兒帶給他的影響不只如此,她出生後朱宗慶3天就戒掉抽了30多年的煙,外加節食減肥及散步運動,一口氣減掉10多公斤,目的是想變更健康,才能陪女兒久一點。此外,他也把工作狂的生活作息調整了,以前一周七天都在工作,現在每周一天固定家庭日,平日則是早起送女兒上學,下班後也盡量趕回家,要在女兒睡覺前跟她說晚安。
現在女兒上了國中,父女倆依舊好感情,朱宗慶說起最近跟女兒在武陵農場大樹下散步的回憶,突然泛起幸福笑容說:「想起來好浪漫。」而隨著女兒進入青春期,朱宗慶也觀察到女兒的成長:「現在慢慢覺得女兒長大了,她開始想聽我講以前做過的事情。」
那有計畫想讓女兒繼承藝術衣缽嗎?朱宗慶搖搖頭說:「她會音樂、會舞蹈,從小也看很多表演,但她現在說不想走藝術,我也不想逼她。」
目前擔任國家表演藝術中心董事長的他,致力為台灣優化藝文人才培養的環境,儘管他說國表藝董事長是他生涯最後一個公職,但視打擊樂為「本命」的他,就算卸任也不會停下熱愛的藝術工作。他用玩真的口吻說:「我沒有退休耶,我要到不能呼吸那天才會退休。」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