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更一定要「一坪換一坪」嗎?如今「防災型都更」正緊急
台灣位處地震帶上,加上雙北老公寓居多,喊話多年的都市更新,實際執行率卻低得可憐;有專家就直言,台灣人口老年化速度加快,面對「老人+老屋」的雙重組合,都更 速度卻牛步推展中,許多長者的觀念仍然停在「一坪換一坪」,若真要等到發生地震天災才驚覺要進行都更,光是判定半倒、全倒的資格就曠日費時,到時候房屋的價值更恐怕會更低。
根據內政部統計,光是台北市的平均屋齡就將近35年以上,屋齡40年以上的住宅更高達4成左右,一場大地震就足以癱瘓首都。
每個人都知道都市更新的重要性,卻仍有許多人的觀念停留在「都更後房屋面積會變小」、「獲利的都是建商」、「不是一坪換一坪我不同意都更」、「人民有居住遷徙跟財產處分的自由,不能強迫我搬遷」等價值上,在權力的命題上雖站得住腳,卻忽略了生命安全這個最致命的問題。
台灣的建築結構自從921地震後才獲得全面性的檢討,換句話說,21年以上屋齡的建築結構強度都是不足的狀態;加上早年雙北為了應付大量北漂的工作族群買房需求,大量且快速的蓋房,品質卻不是最重要的考量;如今40年、50年過去,銀髮族的行動日漸不便,雖有部分長者搬離老公寓,但仍有民眾死守房屋價值而不願正視「生命更重於財產」的價值,寧願賭一把來換取最大的利益與數字價值。
有結構專家就直言,倘若真的發生地震,屆時大批量的建築倒坍恐怕不是目前市面上的營造廠可在一朝一夕消化完成的;也正因為房屋倒坍,房產價值需要再次認定,光是這個過程至少3年以上,對於早年奮鬥、已屆「知天命」之年的長者是否要再面對一次生命磨難,將會是令人倍感唏噓的過程。
專家分析,都更後的住宅雖然面積減少,然而價值卻翻倍成長;建議民眾不要過度堅守價格,應以都更後的市場價值判斷;若都更後的空間不敷使用,可以將產品賣回給建商後,再購買強度較佳、規畫完善的住宅,讓長者度過一個安享天年的銀髮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