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衛福部社家署指導、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與聯合報共同舉辦的「幸福老後的樣貌」專家會議,邀請人口、長照、高齡等領域專家,這群全台灣最懂老知老的人,從個人健康、精神、心靈,到政府醫療保險、長照及經濟政策等各層面,提醒幸福老後應該要做到的幾件事。
台灣將以全世界最快的速度進入超高齡社會,再過6年,戰後嬰兒潮就75歲了,這群世代平均生育1至2名子女,不比自己平均有3個手足一起奉養父母,普遍認為老後子女不一定能照顧自己。如何幸福獨老 ,是戰後嬰兒潮世代及接下來更年輕世代的共同功課。
嬰兒潮世代 現在是爺奶
首先是經濟安全。台灣大學社會學系教授薛承泰從人口結構提出觀察,台灣生育率逐年下降,若以10年為一個世代,總出生率幾近垂直下降,1950年代總出生率為7人、1960年代4.5人、1970年代2.6人、1980至1990年代為1.8人,至2000年代最低到0.9人。
靠兒女奉養 時代過去了
孩子愈生愈少,顯示奉養上一代的年輕人愈來愈少。但薛承泰說,目前奉養上一代的重擔尚未轉移到年輕人身上,根據調查,正值30歲的年輕人,有8成完全不需奉養已經6、70歲的父母,甚至還與父母同住,僅2成需要奉養父母且經濟獨立。
戰後嬰兒潮世代自知可能造成年輕人經濟負擔,多選擇自己承擔老年生活,薛承泰說,「養兒防老」在他們身上並不適用。同時,醫療進步,壽命大幅延長,如何照顧自己?退休到底該準備多少錢?都是功課。
薛承泰說,若以2000年老人生活調查,65歲以上每月可支配生活費約1.2萬到1.3萬元,加上退休金、撫卹金、保險給付等,每個月平均可支配生活費約兩萬元。
存夠五百萬 生活沒煩惱
考量平均餘命,要維持上述可支配生活費,要有基礎老本。薛承泰建議,退休應準備600萬到1000萬元存款,等同撫養一名孩子從小至大學的費用。
若要在退休前存到這筆錢,對大多數人並不容易,建議分段準備。薛承泰指出,準備老本可分為兩部分,一是退休前準備的存款,再來是退休後可領取的年金、退休金、撫卹金、保險給付。
存款部分,基本老年生活至少備妥300萬元,想過得優渥一些,要存500萬元;至於退休後可領取的相關福利津貼,一定要退休前就開始盤點。建議老年生活應維持每個月至少有2萬元可支配,持有房地產或子女願意奉養者,退休前存款可能可以少一些。
退休前三年 計畫要擬好
衛福部社家署長簡慧娟指出,台灣失能老人約占1成多,健康老人占8成以上,政府面對長照議題,最重要的是延緩民眾老化。簡慧娟也提醒,退休計畫千萬別等到退休當天,必須提前2到3年,甚至50歲;再來是積極社交,訂定生活目標後勇於追求,了解社會資源,需要長照服務,應立即尋求協助。
懂長照資源 信仰很重要
但薛承泰也說,目前有六成長者和子女同住,在2025年以前,家庭功能仍可以持續發揮。天主教失智老人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鄧世雄認為,信仰給人力量,對老後尤其重要;而台灣人重視家庭,重視團圓,政府可在原本的基礎結構與生活下,建構屬於台灣的養老方式。
要積極社交 樂觀迎晚年
「You are alone, not lonely.」薛承泰說,退休後,即使是自己一個人,也不要讓自己活得孤單。台灣高齡化政策暨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前衛生署長楊志良也贊同可以獨老,但不要孤單。楊志良成立高發會,就是希望高齡者樂觀面對老年,未來也將成立時間銀行App,有人可提出需求,有人可提供服務,成就彼此幸福,也幫助長者社交生活。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