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懂ETF 折溢價 抓住做價差時機
巴菲特是主動型投資人的表率,他研究選股,從早期的可口可樂到最近的蘋果電腦,優異的眼光造就了富可敵國的身價。但在2014年,巴菲特在給股東的信中提到:「對一般非專業的投資人來說,低成本的ETF(指數股票型基金)是最好的投資。」ETF就是被動投資,以特定指數(例如0050 追蹤的是「台灣50指數」)為標的,購買該指數的部分或全部成分股構成投資組合。
掌握2要點 輕鬆當投資贏家
被動投資應掌握2個要點,首先,可以選擇大型、穩定成長的經濟體來長期投資。例如美國是最強大的國家,道瓊又是大家最耳熟能詳的指數,買進國泰美國道瓊(00668),就可以輕鬆投資美國。
其次,可以挑選未來明星產業,例如5G、ESG、半導體、電動車……再利用ETF來買進一籃子好公司。2020年肺炎疫情席捲全球,大家宅在家導致網路需求大增,使得5G產業「疫外加速」,預料自2021年起將持續蓬勃發展,我寫《小資致富術 用主題式ETF錢滾錢》這本書時台灣有4支相關ETF,以最早成立的的元大全球未來通訊(00861)為例,推出僅1年多報酬率就逾40%。可見,只要挑對產業,買進相關ETF,投資人完全不用研究股票,即可安穩當贏家。
投資的初衷就是「靠好公司幫忙賺錢」,達到財務自由,享受人生。利用ETF買進一籃子績優公司,然後有紀律地採用「定期定額+逢低加碼+股利再買回」的策略,努力增加股票張數,就有許多好公司幫你賺錢。
看到高股利就買 當心賠了夫人又折兵
投資股票領股利,表面看起來似乎很不錯,但是股利和銀行定存的利息還是有很大的不同。銀行利息是穩賺的收入,因為你的本金不會減少;股票的股利則不是,你有可能領到股利卻賠上價差,畢竟沒有穩賺不賠的股票。原型ETF也一樣,不會只漲不跌,可惜多數投資人並未釐清兩者的差異,一看到不錯的股利,就戴著鋼盔拼命往前衝,下場往往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2021年1月初,第一金工業30(00728)宣布將配息1.9元,以當時的股價換算,殖利率高達6%。消息一出,馬上吸引投資人關愛的眼神,成交量連日放大,導致第一金工業30出現大幅度溢價,到了1月21日除息當天,剛好又碰上台股飆漲,收盤時溢價幅度高達9.7%,然而除息隔天又一口氣跳跌8.7%,急速向淨值靠攏。當初追逐股利,在大幅溢價時買進的投資人,無不受重傷。
這就是標準的「領到股利,賠上價差」,假設某位投資人在1月20日用30.82元買進第一金工業30,儘管除息後領到1.9元的現金股利,可是到了1月26日股價卻只剩下26.37元,也就是賠了4.45元的價差!為了1.9元的股利,賠上4.45元價差,而且股利還要繳所得稅和健保補充保費,這樣划算嗎?
雖然說第一金工業30是原型ETF,萬一被套牢也可以安穩領息,但是該檔ETF從2019 ∼ 2021這3年間,總共也才發放了3.76元現金股利,平均1年的股利才1.25 元,要領4年的股利才能夠彌補4.45元的價差,實在是非常不划算!
ETF大幅折溢價 終會回歸淨值
因為ETF是可以當作股票買賣的基金,所以它有一般股票所沒有的「造市商」,負責向基金公司買進ETF,供股市中的投資人買進;相反地,當投資人在股市大量賣出ETF時,造市商也須負責買回並交還給基金公司。
ETF在股市交易時,因為供需會導致股價上下起伏,當股價超過淨值就稱為「溢價」;反之,當股價低於淨值時就是「折價」,淨值和股價間的關係,可分以下項目說明。
1.即時淨值
在股市交易時間,ETF成分股的股價會一直波動,並同步影響ETF的淨值。所以,基金公司每15秒鐘便會在官網公告最新「即時淨值」,以下所討論的淨值,都是指即時淨值。
2.溢價
假設某檔ETF的淨值是100元,可是成交價是105元,比淨值多5元,就是溢價5%。當發生溢價時,造市商會賣出手中持股,希望把股價壓回淨值附近。可是如果買盤太大,造市商手中的股票都賣光,就會出現大幅溢價的情況。
3.折價
相反地,當成交價95元,比淨值少5元,就是折價5%。此時造市商會從股市買進ETF,希望把股價拉回淨值附近。可是如果賣壓太大,造市商手中的錢都花完,就會產生大幅折價的情況。
4.回歸淨值
只要有大幅折溢價的情形就會嚴重影響投資人的權益,主管機關也不會坐視不理。所以造市商會向投信買股票或是調撥資金,盡快修正折溢價,讓股價回到合理區間。
5.合理區間
ETF在市場買賣,一定會出現折溢價,但是折溢價幅度多少才是合理呢?從證交所的資料可見,各檔ETF都控制在1%以內。
6.套利
當發生折溢價時就會有「套利」的空間。
有做功課、了解折溢價的投資人,會在大幅溢價時賣出ETF,但是不了解的人反而是拼命買進,最後還賠掉辛苦賺來的錢。股海在走,知識真的要有,不然你只會是別人的提款機。
本文摘自《小資致富術 用主題式ETF錢滾錢》,Money錢2021/12/02出版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