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先生30歲時買了張預定利率8%的300萬元壽險 保單,一年繳3萬元保費,等到50歲繳費期滿時,他總共繳了60萬元保費,這時累積的保單價值準備金(保價金)大約是60萬元,之後每年還持續會以6%左右的利率滾存,直到身故或百歲時領回,最高可領到300萬元。
但這時,他發現自己有退休金不足的問題,想要將保單活化 成「年金險 」使用,讓自己每個月都有現金流入,做為生活支用。
壽險轉換年金險 補足退休金缺口?
但保單轉換是以保價金為基礎計算,現在預定利率是2%,面對是否要保留6%的高利率滾存,還是要選擇2%但可以解決當務之急,他面臨抉擇。
其實保單活化的背後,最令人質疑的,就是新舊保單中間的利差,過去大量高利率保單,造成保險公司財務壓力,保險公司會透過遊說客戶保單活化,來解決「利差損」的問題,以減少財務壓力。
為此,主管機關也有3道把關機制,希望維護投保民眾權益,民眾在衡量是否要活化保單時,一定要注意。
1.轉換前 資訊透明清楚
保單轉換前,保險公司必須提供幾項文件給保戶確認:「適合度評估確認書」用來評估該保單是否適合活化,「利益比較表」、「權益說明書」則清楚寫明給付項目、保險費、期間、預定利率等,讓保戶清楚轉換後的權益差異,以確保是在瞭解狀況下進行保單活化。
2.轉換時 保險業務員不可從中獲利
業務員不得從保單轉換的差額中,獲得任何佣金報酬,以避免出現惡意轉換的情形。
3.轉換後 保戶有3年反悔期
保單活化後,保戶在契約生效的3年內仍可以反悔,保險公司必須無條件恢復原有保單。但一旦已經領取年金或理賠給付,則無法再回復保單。
考量長壽風險 不必執著報酬率
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彭金隆提醒,若從利率的角度來看,保單活化是類似存款的概念,活化等同於放棄自己在保險公司的高利率儲蓄生息,的確是保留原壽險保單比較有利。
但如果眼前就有一塊很大的長壽風險缺口,像是醫療費不足、生活費沒有著落,如果還堅持報酬率的話,就可能忽視了保險的意義。
彭金隆比喻,就如同我們花500元買本書,看完後就從此不會再看,放在書架上的價值不但是零還會占用空間。這時如果有人願意花50元跟我們買,我們就可以考慮是要換成50元馬上用得到的現金,還是要繼續守著對自己來說價值為零的產品?
同樣的,如果過去買保險是為了照顧孩子,現在孩子已經長大獨立了,原本保險的目的已不存在,儘管保單活化之後的潛在報酬率可能下降,但卻可以得到更即時、更符合需求的保險給付,是選擇時可思考的面向。
【延伸閱讀↘↘↘】
。配偶贈與、房產移轉...Loss4大遺產節稅關鍵,導致財產縮水了!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