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勞退上半年投資好成績 勞工平均分紅逾1.5萬

勞退有另一個好處,就是對於勞工退休基金的運用,政府負有2年期定存之最低收益保證,也就是「保證收益機制」。 圖/123RF
勞退有另一個好處,就是對於勞工退休基金的運用,政府負有2年期定存之最低收益保證,也就是「保證收益機制」。 圖/123RF

參與勞退新制 的勞工小確幸來了!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公布勞動基金投資表現,勞退新制基金今年上半年收益率達6.63%、收益達1869.1億元,平均每位參與新制的勞工可分紅15,511元。如果有另外做「勞退自提 」,退休金 帳戶可望迎來更多退休金,對於懶人或不擅投資者不失為是一種「無痛存錢法」。《橘世代》【理財攻略】為你拆解參與勞退自提的迷思破解,實用內容別錯過!

交給政府操盤 退休金會血本無歸?

許多民眾對勞退自提有一些疑惑,例如,錢提撥到專戶後,由政府操盤的勞退基金真的值得信任嗎?萬一投資失利,會不會讓退休金變得血本無歸呢?答案是「不會!」,為什麼呢?

首先,民眾存在「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的錢在尚未領出之前,資金會由勞動部勞動基金運用局做整體的投資運用,也就是所謂「勞退基金」。

當投資獲利時,會將每年獲得的收益分配至各個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內,計算方式為:

「勞退基金當年度損益」乘以「個別勞工退休金專戶當年度每日結餘金額累計數」,再除以「基金當年度每日結餘金額累計數」所得金額分配。

以上公式看起來很複雜,我們用最簡單的解釋幫大家一一釐清。

Q:萬一勞退投資產生虧損了又該怎麼辦呢?

Q:會不會發生提撥越多,勞退損失的錢也越多呢?

以上的答案都是「不會」,勞工可以放心!

勞退自提不輸定存 低風險還可能賺更多

因為勞退有另一個好處,就是對於勞工退休基金的運用,政府負有2年期定存之最低收益保證,也就是「保證收益機制」。

即使政府投資失利,低於銀行2年定期存款利率計算之收益的差額,也會由國庫補足。因此,勞工所領的歷年運用收益金額,不僅不會是負數,且絕對不會低於保證收益之數額。

這機制是如何運作的呢?因為投資市場會有波動,因此勞退新制帳戶中的金額也會上上下下,像是108年勞退基金大賺11.45%,但是97年遭遇金融海嘯時,當年度就虧損6.06%。

但是到了勞工要領退休金時,如果歷年收益分配的累計金額低於2年定存利息時,那麼政府就會補足至最低保證收益。

另外,根據勞保局資料,108年度新制勞退基金運用收益總計達2,670億717萬餘元,收益率高達11.45%,平均每戶可以分到高達2.26萬元,此時勞退自提比例高的人則會賺越多。

因此民眾也不必過度擔心每年都只有2年期定存之最低保證收益而已,反而還可能因此賺得更多!

Q:「勞保」有破產危機,所以我不願參加「勞退」自提?

這是完全不正確的觀念,勞退≠勞保,勞退不會有破產問題。

雖然「勞保」與「勞退」這二個名字很相近,但這是完全不一樣的兩個制度。我國勞工退休保障制度分為「勞工保險」與「勞工退休金」,民眾常將兩者搞混,誤以為勞保、勞退都面臨破產危機,其實勞退是不會破產的。

雖然根據2018年勞保的精算報告,勞保基金潛藏負債已高達9.11兆元,預估將在2026年破產,但勞退新制跟勞保不一樣,勞退是在「勞工退休金個人專戶」下所有的錢都是屬於勞工的。退休時能領到多少勞退的錢,是根據勞工和雇主總共提繳了多少錢、以及投資報酬率來決定,投資愈好,勞工分得愈多。

勞退更有政府2年期定存之最低收益保證,勞退是每個人都有專門帳戶,所以大家一定要搞清楚一點是:勞退提撥的錢是不會消失,勞退新制絕對不會破產,有破產風險是「勞保」不是「勞退」!想看更多勞保、勞退相關內容,請見《橘世代》【理財攻略】

【懶人儲蓄法】

更多新聞報導

退休制度 勞退新制 退休金 勞退自提

搞清楚再進場!避開「地雷股」專家教你看這九徵兆

配息商品不一定適合你!買錯小心吃大虧

延伸閱讀

【隨時隨地立即開啟運動之旅02】一樣都很累,做家事為什麼不等於運動

【隨時隨地立即開啟運動之旅01】破解運動的神話:運動不一定會讓你瘦

有「配息的」商品一定好?2大真相最容易忽略!

想退休逍遙活 這些財務規劃眉角先搞懂

相關文章

65歲退休,活到90歲該準備多少錢?專家這樣算出退休金缺口

擔心勞保破產!靠被動收入夠養老嗎?專家建議「退休金最大化」這樣做

不只年輕人難存錢!近4成中高齡當月光族 憂存不到退休金

退休金這樣存「活越久領越多」 月領3.5萬生活費但有1缺點(附對照表)

有2千萬才能退休?「平價版」退休金試算僅617萬 多數人偏愛這樣領

用ATM就能查退休金!「這張卡」解鎖勞退帳戶,還能抓不老實雇主

熱門文章

大型垃圾、家具怎麼丟?一文搞懂!附全台清潔隊資訊懶人包

2024小雪節氣「3生肖」好運降臨!小雪習俗、開運重點一次看

健檢報告「滿江紅」別放棄!49歲男狂瘦14公斤變健康就靠2件事

台灣阿嬤變曼谷企業家!80歲堅持上班,坦言創業最重要的是「這件事」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