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換屋如何找到「夢想宅」?他用三年經驗分享「看屋」8重點!

買屋換屋是人生大事,多「看屋」是重要的學習過程。 圖/ingimage 提供

買屋換屋是人生大事,多「看屋」是重要的學習過程。 圖/ingimage 提供

● 人生如有百歲,五十歲是半百,也是上半生和下半生的分水嶺,上半生有許多人都在工作上獲得成就,下半生處於休息的退休狀態。我剛好相反,我的上半生婚姻受挫、工作抑鬱,還好上帝眷顧,五十歲時,我買了新式豪宅,自此改變了居住品質、開啟事業,也享受親情,所以我的人生上半生精采,下半生更精采,比起一般退休族而言,我是得了雙倍的人生。大家一定沒想到換屋 會造成這麼大的影響,現在我就來分享一下自己的經驗。

● 我是三十一歲離婚,獨自帶兩個兒子長大,當了十四年單親媽媽,四十五歲再婚,老公是公務員,也是單親爸爸,也有兩個兒子,我們各自有一個房子,他是三十坪在信義區華廈,我是四十五坪在木柵區公寓。因為他的孩子都上大學了,我的小兒子剛上高中,所以老公來木柵跟我們住,他的兒子住在他的房子。

會興起換屋念頭,最主要的原因是我有「團圓宅」的夢想,我的娘家在彰化有一個大別墅,家族團圓時的歡樂氣氛經常縈繞在我腦中,我想複製這個經歷。特別是現在上帝給我一個大家庭,所以我更希望一家六口都能住在一起,即使無法住在一起,也要有個全家都坐得下的團圓餐廳。因此再婚之後,我就開始看房子,準備換屋。

剛開始,我不希望退休後負債,所以我想找約兩千多萬元的郊區別墅,不過這樣的物件通常都是地點很偏僻或很老舊,因此,看屋三年都沒找到滿意的房子。不過,看屋三年是作功課,沒有經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可能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麼房子。這個學習跟學數學、英文一樣重要,需要時間。所以如果你心中有了「換屋」的念頭,一定要開始展開「看屋」的學習過程。

● 在這三年中,我發現以下幾個心得:

1.別墅不適合養老:通常別墅都在郊區,生活機能不佳,出入都要開車,而且大部分沒有無障礙空間,即使是電梯別墅,從室內要推輪椅到車上,還是需要一番周折。新式豪宅大樓有物業管理、完善無障礙空間,較適合養老。

2.停車問題要想好:我曾經看過一個別墅,停車場在戶外的另一區,當天剛好下雨,我們要上上下下走一段戶外階梯才到停車場,試想如果從大賣場買許多東西回家,要怎麼把東西搬回家?還有,停車位要買幾個才夠用?因為住在公寓房子二十五年,飽受沒停車位之苦,所以我覺得我們家至少要四個車位才夠用,因為即使未來兒子不跟我們住,他們也會回家看我們、跟我們吃飯,如果停車成為障礙,他們回家看我們的機會就會減少。這都是未來會面對的問題,既然要換屋了,就要一次徹底解決停車問題。

3.兩戶打通是妙招:從小孩的觀點考慮,這一代的年輕人薪水低、房價高,如果不希望他們因此不敢結婚或租屋度日,最好還是幫他們打算一下買房的問題,否則他們可能終其一生,都會是無殼蝸牛。從我們的角度想,我們已到中年,很想住百坪大房子,這是我們打拚一輩子的成就,我們值得住在大房子享受養老,而不是反而退縮去住小房子。在看過幾次新式豪宅,我發現可以買坪數相同的房型,兩戶打通。兩戶各有獨立門牌、產權清楚,子女會很心甘情願幫忙繳房貸,因為他們知道這個房子未來是他們的,他們有「存屋的希望」。而我們也滿足了中老年住百坪大宅的夢想。

當時許多朋友提出所謂的實用建議,認為年老時應該要換小的房子,最好是捷運共構宅,把多出來的錢拿去幫孩子買房,也就是年輕時住三十坪,中年時住四十五坪,到老年時反而要住二十坪,終其一生,我們的奮鬥,難道就是為了房子越換越小嗎?而且六、七十歲正是退休社交頻繁的年齡,有個大房子可以招待親友、子女團圓,也算是一生的成就象徵,所以我覺得,要同時滿足幫小孩買房和自己住大房的夢想,兩戶打通絕對是妙招。

4.奉養父母很重要:當你五十歲時,你的爸媽大概也都七、八十歲了,接著就要面對高齡的長照問題,如果不想有任何奉養上的遺憾,最好要安排孝親套房。讓他們跟你同住,可以省去許多照顧上的麻煩和擔心,父母在精心照顧下,也會比較長壽,你看郭台銘和張忠謀的母親都很長壽,跟同住精心照顧,絕對有關。我知道八十歲的人都還很健康,會拒絕跟子女同住,但等到九十歲動幾次大手術後,現實就讓你們不得不低頭,但房子的問題並不是那麼容易解決的,如果沒事先安排好居住空間,到時就會措手不及,而做了次等的安排。

5.捷運和空間取捨:交通不僅會影響你的生活品質,而且會影響房屋價值,未來房子如果要出售,交通也是買家首要的考慮,交通便利的房子很快就可以脫手變現。當然,房子最好可以在捷運旁,但捷運旁的房價都很高,只能買到小坪數,是否有必要堅持住在捷運旁?自己要好好取捨,我經過看屋比較,捷運旁的房價約是沒捷運的二到三倍,也就是我想住一百二十坪的房子,在捷運旁只能買到五十坪的房子,扣掉公設三分之一,居住空間比公寓小,所以換屋以後也無法住大房子。經過取捨後,我覺得住百坪大宅,對我比較重要,所以我就找一個沒捷運,但有十二路公車,開車也很方便的新房子。我知道這個取捨很困難,但買房就要務實一點,想像自己上班的動線,如果不是太困難,就不必堅持要在捷運旁。

6.生活機能不能少:我曾經去看過很陡的山上別墅,也曾經去看過封閉式的美式別墅,這些如夢如幻的社區,都有機能不便的問題,商店都不是走路可達。而且生活不只是採買而已,還有其他需求,判斷生活機能好壞,最好的方式就是診所、美容院步行可達,只要有這兩種,生活機能就不會太差。

7.指標建築有保障:在看屋的三年中,我曾經去看過低於市價很多的新房子,去了才發現房子背後就是墓園。還有一些小建商,房子就緊鄰捷運軌道(不是捷運站),從三樓客廳就可能看到捷運轟隆隆的開過去。還有一些建案棟距太近,每棟樓都緊緊相連,會造成採光不足和壓迫感。還看過一個建案,浴室的門和馬桶剛好擦肩而過,所以上厠所都要先開門,人進去後,把門關起來,才能上厠所,這都是很沒經驗的設計師設計的,小建商為了省錢,比較可能用這類的小設計師。這種建案在預售時期可能看不出缺點,但建好之後,缺點畢露,房價就會下跌,後悔就來不及了。所以如果可以,盡量買大建商的指標建築,因為大建商的保固能力較強,找的設計師較有水準,所以比較不會出現過於離譜的問題,即使出了問題,他也較有能力補救。另外,指標建築有無形的價值,會吸引企業家或各行菁英進住,這些鄰居捨得花管理費,會抬升居住品質,房子管理好,價值就會增加,所以買指標建築較有保障。

8.買新屋增值力強:我第一個公寓房子也是預售屋,當時六百萬元買進,住了二十五年之後,以一千八百萬元賣出。

備註:本文為作者個人理財經驗分享。投資或買房請以個人實際經濟狀況為準,切勿過度擴張信用,投資一定有風險,謹慎理財信用至上。

書名:《全家人的幸福理財》、作者:莊雅珍 圖/健行文化出版社 提供

書名:《全家人的幸福理財》、作者:莊雅珍 圖/健行文化出版社 提供

本文摘自《全家人的幸福理財 》,健行文化 出版

延伸閱讀

現場直擊/「2022淡水漁人碼頭煙火秀」美照曝光!施放位置、交通攻略存起來,找出最美拍照區

走過欠債、還錢的爛泥...王琄:人生第三幕在失衡日子裡,有意識的平衡回來!

疫情再起/捷運太擠怎維持社交距離?Google Map就可查車廂人流

「幫孩子理財」股票、基金、保險,怎麼挑最好?

相關文章
熱門文章
FB留言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