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

理財QA/等到退休錢很可能變小了!7個步驟立即盤點

銀行主管建議,理財規劃要趁早 圖/pixabay
銀行主管建議,理財規劃要趁早 圖/pixabay

快樂退休是每個人的夢想,但若問到要如何達成,許多人紛紛打上一個問號。銀行主管建議,理財規劃 要趁早,不妨利用以下七個步驟,門外漢也能達成退休規劃。

步驟1:評估退休生活所需 醫療費仔細評估

目前國人平均壽命為80歲,隨著醫療進步,壽命將延長,老後醫療、看護費用以及休閒旅遊將成為主要支出,需要特別仔細評估的是老後醫療費用,根據行政院主計處報告指出,107年65歲以上高齡者,平均費用為8.4萬元,等於每月約7000元;看護費用,若是合法的外籍看護,平均每月為2.2萬元;換算下來,每個月的醫療費用支出至少要準備3萬元較為保險。

步驟2:估算退休前財力 不可不知通膨風險

退休前的財力因人而異,很多人認為勞保年金和勞工退休金將成為退休後的主要收入來源,但是卻忘記考量「通貨膨脹」因素,所以等到退休時,錢很可能變小了!

行政院主計總處資料顯示,105年度消費者物價指數為100,而95年度為88.95,什麼意思呢?代表現在一碗100元的牛肉麵,10年前只要88.95元,這就是通膨的壓力。過去30年來平均通膨年增率約為2%,因此若有100萬的錢放著,每年通膨會吃掉2萬元,因此估算退休財務時,別忘了考量通膨風險。

步驟3:算出退休金缺口 簡單公式在這裡

退休金缺口的算法,簡單來說就是,退休後所需要的總金額扣除退休前累積的財力。

舉例來說,假設不計入自己存的退休金,小明在退休後,每月的勞保加勞退若可領2.8萬元,每月預估支出5萬元,每月的資金缺口就是2.2萬元。若65歲退休,假設活到國人平均壽命80歲,15年間至少還要再準備將近400萬的退休金 【算式:2.2(萬) X 12(月) X 15(年) = 396萬元】,還要仔細考量長壽風險,高齡社會趨勢下若活超過80歲,就需要準備更多退休金。

步驟4:認識自己的風險屬性 進行理財

風險屬性因人而異,應該怎麼判斷呢?元大投信指享退團隊建議,在做退休規劃時,可依退休年限來判斷個人風險屬性,愈接近退休,投資部位則應愈保守;反之,年輕族群則可配置較多比例在積極的投資組合。建議的投資組合比例,可隨年輕到退休時程,股、債比例調整為八比二、六比四、二比八。

步驟5: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標的 穩健為主

投資標的部分,市面上有許多選擇,包括股票、基金、債券和ETF等。元大投信指享退團隊指出,不擅投資的民眾,可考慮投資股票型指數基金ETF,以知名的台灣50(0050)為例,就是買進台灣最大的前50家公司股票,是知名的懶人投資法。而屆退休或已退休的族群,則可配置一些資金在波動度低的短期美債,建立保守穩健的投資部位。

步驟6 & 7:嚴格執行、定期檢視

退休規劃攸關後半輩子的生活,因此,持之以恆相當重要,像是有設定年期的定存、儲蓄險或是定期定額買基金,就不建議輕易的贖回或中途停扣,以免承擔不必要的損失。最後,隨著年齡和資產的增長,建議每3到5年定期檢視和調整退休規劃。

更多新聞報導

資產配置 邱智慧 退休金缺口 理財規劃

退休金夠用嗎? 只有三成的人有信心靠退休金撐到80歲

利率最多高出1倍 以房養老前要精打細算

相關文章

擔憂老後退休金不夠用!教師夫妻2招揪出財庫漏洞,投資效果翻倍

不買飆股、不求一夜致富!從郵局定存到存股:踏實理財從「存錢」開始

買不起房、月薪3萬多怎麼存錢?做3件事告別月光族,啟動財富正能量!

別小看家庭主婦!全職育兒做家事「月省9萬」搭配4規劃老後不迷惘

如何邁向財務自由、55歲就退休?第一步不是存錢而是「這件事」

防生活變調!50歲才體悟「沒必要花」和「千萬別省」的消費習慣,越早明白越好

熱門文章

長達47年的臥床人生…家人「花光積蓄供養」她有感:救與不救,後果大不同!

出國玩一趟,回家只剩疲勞與超支的帳單…學5件事讓旅遊少負擔、真療癒!

和養生村的不同?更容易入住?2025全台7間老人公寓費用、條件一次看

下班去運動差點沒命!41歲健身迷少做1事竟住院:血液有毒物質暴增

udn討論區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