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煩惱】疫情退帶爸媽出遊,對我從頭嫌到尾!為什麼他們愛挑毛病?

聯合新聞網 文/吳韻恬
對年輕人來說旅遊是興奮,但對父母輩來說,雖然期待旅行,但要跨舒適圈,抱怨背後有不...

【橘煩惱】提問:
我是46歲的上班族,平時工作忙碌,覺得疫情終於退燒又很久沒和70幾歲的爸媽走走,特別排假跟安排行程帶他們去玩,全程都住好的飯店、安排好餐廳,沒有耗費體力的行程,途中父母卻總叨念一些小事…
到民宿,爸爸說:「太貴了,下次不要訂這間」,到餐廳,媽媽念:「這個菜我也會自己做」,還有好不容易擠破頭訂到的導覽,去景點前爸爸卻喊:「我不太想去,你們去拍照就好我想在飯店休息」,累積起來讓我覺得好崩潰,為什麼想要對他們好,怎麼樣他們都能挑毛病?(宜蘭 劉小姐)

爸媽以前工作好辛苦,沒有太多時間旅遊,孩子大了,想要疼惜爸媽,帶他們出去玩,卻屢屢聽到在旅行中兩代難理解對方的經驗,柳營奇美醫院血液腫瘤科臨床心理師林維君表示,因為對年輕人來說出去玩是興奮、心情轉換,但對父母輩來說,雖然期待旅行,對他們來說是跨出生活舒適圈,當然會有情緒反應。

旅行要跨舒適圈 抱怨背後是不安

林維君指出,從父母的反應來看都是不滿,可是年輕人首先可以理解,長輩對自己熟悉的事情因為經驗值高,能力仍很好,但是隨著老化,腦力會衰退,記憶、注意力、靈機應變的能力會變差,離開家到一個地方旅行,以上3種能力是必備的,當不太靈光時,旅行對他們來說是個挑戰。

再者,熟齡爸媽已有習以為常的生活程序(也稱SOP),例如平常都清晨起床,早起吃早餐就是他們穩定自我的生活程序,在生理上認知功能有限的情況下,他們到新環境會相當警覺、很耗能,因此旅行會很早起床喊著「什麼時候才能吃早餐」、「怎麼都不能吃」,就是因為旅行不能依照自己的習慣,產生負面情緒。

「父母不安,就會情緒宣洩」林維君進一步解析,因為以上因素,有壓力的情況下,父母覺得擔憂,對帶團的人產生情緒依附,抱怨就是尋求安全感,因為規劃的人是子女,子女就會感受到直接的情緒反應。

越講表示越在乎 為當下情緒宣洩

子女帶父母出去玩總覺得難以控制,其實我們面對父母時的自我角色認知仍是小孩;父母看我們也是小孩,小時候看父母是全能的,面對他們在旅行中的行為,我們會疑惑「以前他們可以打理得很好,現在怎麼了?」子女內心是害怕父母變老,還有潛意識很想得到父母肯定,收到負面回饋時,會困在家庭情感的糾結裡。

林維君安慰子女們,不要把父母抱怨的話太放在心上,因為對長輩來說,旅遊就是一個生活SOP的轉換,當下僅是情緒宣洩,會抱怨也是因為關係緊密,特別在乎旅程,講越多就越在乎,常會發現父母事後還是會和朋友炫耀自己的子女「帶我出去玩」。

建議跟團、不要過夜

考慮長者應對旅行上有困難,建議可以跟團,讓專業人員來帶,導遊領隊很了解怎麼安撫長輩,且有陌生人在,會有情緒約束力,降低爆發的可能,若爸媽真的不滿意,較不會抱怨子女,可以向主辦者尋求幫助就好。

林維君也建議,帶爸媽出遊不要過夜,過夜有更多不確定性,包括床的軟硬度、燈光、睡眠時間等,對他們來說是生活SOP的一大變動,要能好好睡覺就是年長爸媽習慣的控制範圍。

雖然不容易,林維君鼓勵子女,趁爸媽年齡尚未老邁、行動方便時,還是多一起出去,他們對旅遊知道是怎麼進行時,兩代出遊還是能順暢、正向互動的。

│更多精選推薦↓↓↓

橘世代:精彩人生2.0,展開人生新風景

家族旅行 親子溝通 安全感 潛意識 家庭關係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