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現在吃正得時!怎麼挑其實看表皮就知道

聯合報 記者/陳睿中

滋味香甜、口感軟滑的「釋迦」,盛產於12月至3月期間,是不少民眾喜愛的冬季水果。許多人在購買釋迦時,總是企圖按壓果肉來判斷熟度,難免會被店家制止。其實只要觀察表皮的鱗片狀態,就能快速地判斷是否適合購入食用。

釋迦含有豐富的維他命C、礦物質、膳食纖維,是高營養價值的水果,除了冬季盛產外,每年6~7月,也有早生種可供品嚐,又以台東為最大產地。目前釋迦在台灣以「鳳梨釋迦」、「大目釋迦」最為常見,坊間亦可見到水蜜桃釋迦、綠鑽釋迦、紅皮釋迦等新興品種。

食材達人徐仲表示,「鳳梨釋迦」果實呈水滴狀,外有尖型鱗片、鱗片間的溝槽並不明顯。而當鳳梨釋迦的鱗片呈波浪狀浮起、外皮由深綠轉為「青綠帶黃」時,即代表約有7成熟度。

至於果皮鱗片更明顯的「大目釋迦」,成熟時鱗片間的溝槽會打開、呈現黃色,也可作為熟度的判斷標準。另外挑選時,也可優先選擇外表飽滿無傷、手感扎實沈重者為佳。

購買釋迦回家後,軟熟前避免以塑膠袋密封,也不可置於冰箱變成「啞巴」;若要加速催熟,可與蘋果一同擺放,待出現成熟象徵、果肉微軟,即是可食用的好時機!

|更多精選延伸

食物營養 陳睿中 選品 釋迦 季節限定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