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別70年重回故鄉…85歲獨居嬤見到親人當場落淚:圓夢了
想像一下,逾70載後再重回到兒時的家鄉,會是個怎麼樣的情形呢?與親人再重逢,快轉人生跑馬燈。伊甸結合象圈工程老幼共融與圓夢憩旅交通服務,助獨居長輩回鄉圓夢,重溫兒時回憶。
一早,伊甸圓夢憩旅專車停在屏東縣林邊鄉大願心意關懷協會門口,課後照顧班的孩子已準備好前往歐阿嬤的家。
半小時後,圓夢專車抵達文樂部落,坐在輪椅上的歐阿嬤盛裝打扮,期待又興奮地要回到闊別超過半世紀的兒時故鄉─佳暮部落,以及生母的故鄉─德文部落。
多舛的一生
「謝謝你們為我姐姐圓夢!」歐阿嬤同父異母的妹妹歐愛玉師母一面感謝,一面娓娓道來大姐坎坷的一生。
歐阿嬤是魯凱族人,出生沒多久,母親就因難產辭世。第一任丈夫早逝,留下歐阿嬤一對兒女,歐阿嬤直至遲暮才進入第二段婚姻,第二任丈夫也早先一步離世。兒子因為吸毒,連帶把妻小和歐阿嬤的生活捲入黑暗深淵。
一日,歐阿嬤接到認遺體的噩耗,原來是兒子上山工作,晚間和朋友黃湯下肚後去盥洗。工寮的工人們見浴室佔用了許久,聽見嘩啦啦的流水聲,敲門卻沒回應,於是破門而入,只見人已猝死倒在地上,皮膚已被熱水燙傷。
「孩子,你怎麼這樣!」歐阿嬤看到兒子的遺容,不禁老淚縱橫。述說到此,歐愛玉哽咽了。
屋漏偏逢連夜雨,就在兒子過世後不久,貼心的女兒竟罹癌與世長辭,留下歐阿嬤孤伶伶一人了。
家,太遠了
歐阿嬤在15歲時就離開了佳暮部落,此後不曾再有機會回到故鄉。雖然她這輩子的生活圈都在屏東,回鄉竟是那麼不容易。
大願心意關懷協會不僅照顧當地需要關懷的兒少,2019年亦開始以老幼共融的模式關懷獨居長者,服務的範圍包括佳冬鄉與新埤鄉。課後照顧班的老師在送餐給獨居長者時同時訪視與評估,新埤鄉則是由公所提供獨老名單。
大願與象圈工程申請課後照顧計畫,一同關心在地的老老小小。經由學童家長同意後,社工持續帶著學童到獨居長輩家同樂。長輩們有的個性保守,小心翼翼不敢跨越雷池。有的放得開,對下棋、積木、桌遊或是小學生流行的玩意兒都感到很新奇。跨世代的交流不急於求明顯的果效,長幼互動中以「微火慢燉」的方式溫暖長輩的心。
老幼共融的關懷服務迄今,鑒於長輩們陸續凋零,或是健康狀況惡化。當社工無意間聽到歐阿嬤吐露希望在有生之年能再回到兒時故居霧台鄉看一看的願望,事不宜遲,馬上策畫這趟尋根之旅。
今年85歲的歐阿嬤耳聰目明,頭腦清晰,精通魯凱族語、排灣族語、國語、台語、日語等五種語言,唯獨腿部手術進行不順,現今不良於行。一年多前,大願的社工去電,表示將帶著孩子探訪歐阿嬤。怎知google map搜尋不到住家,只得載著一車的孩子打道回府。等不到人來,歐阿嬤一度以為是詐騙集團的幌子。
日後,經過一年多來穩定探訪,平日與歐阿嬤互動的幾個孩子這次將陪伴她回鄉。顧及歐阿嬤行動不便,圓夢憩旅專案十分樂意為她達成心願。
「啊!怎麼都跟以前不一樣了!」沿途歐阿嬤驚呼連連。
2009年,莫拉克風災重創了佳暮部落,自此山河變色。從三地門鄉前進佳暮部落的途中,車輪滾夾著碎石前行,沿途施工進行中,幾處髮夾彎加上有高低差的路面,見不到幾盞路燈,單靠車燈又沒有護欄,一閃神,恐怕車就衝下山底了,住在山上的人家想必黃昏過後是不太出門的。
少小離家山河改 只有龍眼樹仍在
「嘔—」小朋友不敵山路蜿蜒,暈車了!
幸而有霧台鄉鄉民代表柯信雄領路入山。(柯信雄是『佳暮四英雄』之一,在八八風災中徒手闢出停機坪,供直升機救出部落裡135位受困居民。)春天踏上尋根之旅,亦可避開天候的影響。
「哎呀!讓你們專程這樣陪我,真不好意思!」
「阿嬤,能為您圓夢我們就滿足了!」
復康巴士司機周重仲老練穩健地駕駛著,一邊傾聽歐阿嬤訴說兒時的回憶。
「怎麼還沒到啊?」歐阿嬤殷切地問。
「阿嬤急囉,家住得太遠,所以70年後才回家?」周重仲逗著。
「怎麼變那麼多?這裡以前是如何如何,現在怎麼這樣?」離家的路愈來愈近,歐阿嬤從一開始的期待轉成失望。
隨著歐阿嬤思念又五味雜陳的心情,柯信雄的領頭車總算停了下來,抵達久別的故鄉。
圓夢專車溫柔地卸下歐阿嬤的輪椅,社工清洗地墊沾到的嘔吐物,孩子們搬運午餐、木箱鼓以及歐阿嬤精心預備的伴手禮─滿滿一箱的保力達B和黑松沙士。
偌大的佳暮部落,實際居住的人口僅約20人,居民彼此之間都有親戚關係。甫到入口處,歐家姊妹就被88歲的表姑戴上花冠。表姑用木炭煮一鍋熱水燒茶喝,木炭煮出的茶煞是好聞。升火煙燻裊裊透露著沒有瓦斯行願意跋涉到此的不便。
「慈愛的天父上帝,感謝您帶我們平安回到家鄉!」
圍著茶几,歐愛玉師母帶著大家禱告,攤開大願社工預備豐富的午餐,以及柯信雄分享的燻烤野味。享用午餐的同時,歐阿嬤呢喃地以族語和表姑聊著。
莫拉克風災之後,部落裡佳暮國小的師生迫遷到百合國小,眼前的光景只見長輩,不見孩童或青壯人口。飯後,大願課輔班的孩子們好奇地在部落裡廢棄屋旁走走看看。
70年,歐家姊妹依童年的記憶,找尋著佳暮國小旁的舊家。舊家的門窗緊閉,沒有人在,也不知道現在是誰住在裏頭,唯一不變的是舊家旁的龍眼樹。
歐阿嬤的輪椅在圓夢專車以及人力推送的輪替運送下,總算抵達舊家的龍眼樹。大願的孩子們在龍眼樹下為歐阿嬤開起木箱鼓音樂會:
飄向北方 別問我家鄉
高聳古老的城牆 擋不住憂傷…
孩子們表演的這首「飄向北方」把歐阿嬤的思緒帶向遠方。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物換星移難免感傷,半世紀的故事何以在2~3小時快轉帶過呢?濁酒下肚,一切在無言中盡餘歡。
下一站是德文部落,山頭烏雲片片,族人催促著該上路了。此生不知是否有機會再回來,老姊妹們相擁,相聚的時光如此短暫。
再踏上旅程,地圖上不到2公分的距離,實際卻是千迴百轉的車程,回家的路好長,難以想像歐阿嬤年輕時是如何遷徙。圓夢專車好不容易接近了德文部落,歐阿嬤驚訝現在的路居然能讓車開進來,以前是只有行走的寬度。
偌大的村落,有住屋卻不見居民,只聞狗兒吠。
「您好,我姊姊是XX的女兒,請問您知道他們家是哪一戶嗎?」以最原始的方式挨家挨戶叩門問,歐愛玉師母用族語詢問姊姊母親的家在哪裡。
問著的同時,路過一位婆婆,與歐阿嬤對看,竟是闊別半世紀以上的表妹,對彼此的記憶還是青少女模樣,再相逢已是白髮蒼蒼的老嫗。
歐阿嬤的母親出自大戶人家,如今卻只見表妹獨守於此,昨是今非的滄桑,令歐阿嬤掩面哭泣。
一旁天真的孩子不識愁滋味,來日他們方能明白這趟旅程的意義。
老姊妹互留電話,拾回失落的音訊,依依不捨道別。
「謝謝你們為我圓夢。」歸途上,歐阿嬤道謝。
「人生本來就是一場夢。阿嬤高興,我們就高興了。」周重仲說道。
「等一下停一下車好嗎?買個頭目小米酒。」下了山,歐阿嬤很快收拾心情。
去日苦多,何不珍惜當下,對酒當歌。
本文轉載自《伊甸園電子報 2021.5.20 411期》,原文為:圓夢憩旅助獨老重返兒時故鄉
│更多精選推薦↓↓↓
【橘世代課程】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https://bit.ly/44stv2z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