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他們出去沒找我?」總是在等別人主動?第二人生:練習與人同歡,也能享受一個人時光
不要將「一群朋友揪出去但沒有揪自己」,看成是年輕人專屬的人際困擾,而是要坦然面對;想參加的活動不要等人揪,可以化被動為主動,自已主動找人。偶爾打個電話聯繫,不論親情、愛情、友情什麼情都需要經營,不論老朋老友老伴什麼對象都一樣。
「為了老朋友聚會沒揪自己而耿耿於懷,是不是太玻璃心了?」想開一點就好了。但是,事情沒有那麼簡單。
有位朋友說最近有些鬱卒,以前工作部門同事有革命情感,即使後來陸續離開,彼此仍戲稱「退輔會」偶有往來。最近看到大家固定每周去健行,但是卻漏掉她,看到放在社群上大家開心樣子的照片,愈看愈難過。
她覺得自己當這些人是朋友,有事會盡量幫忙,但有活動自己就變成隱形人,沒人看見。不禁懷疑是自己做人失敗,還是退休就得體驗「人走茶涼」?她想要假裝不在意,但就是沒辦法,自責已經年過半百,為這點「小事」過不去太荒謬,但也擔心到底有什麼毛病,為什麼會搞到這麼難受?
解析3種情緒:為何被團體拒絕會難受?
人被團體排擠時的感受五味雜陳,如果沒有仔細覺察,情緒就混成一團被稱之為「難受」。如果進一步將「難受」一一耙梳,就會發現它的組成多元且複雜。我們先來看看其中幾種最容易出現的情緒:
一、恐懼與焦慮
人類是群體動物,我們的遠古老祖宗如果被放逐落單,獨自面對叢林野獸要活命的機會就低許多,即使到了文明社會,也是如此。例如日本社會對觸犯村落規矩者實施「村八分」消極制裁,失去其他人的協力互助,生活會變得異常艱辛。所以,當人們覺得沒有被所屬的團體接納時,感受到焦慮、恐懼很正常。
焦慮、恐懼都是讓人不舒服的感受,如果持續的時間過長,會造成自律神經失調、高血壓、睡眠障礙等身心的不良影響。
二、失落與感覺空洞
我們會在意的對象,一定有本來的情感連結,至少我們單方面這樣認為,可是一旦發現並不是這麼一回事的時候,情感連結硬生生被截斷。失戀過的人都知道,當情感不再時的那種失落,還有心被挖走一大塊的空洞的痛苦感受。被團體拒絕的強度也許不到這麼強烈,但失落的本質是接近的。
三、揣測不安
「為什麼人家不理我?到底怎麼了?」多半的人被團體拒絕時,都不清楚為什麼自己會有這樣的際遇,也多半有種種顧忌,拉不下臉去求證事實為何,自已愈想愈糟心,愈是隱隱不安。
為了維護自尊補自己一刀
被團體拒絕產生這麼多負面情緒,但最折磨人的,尤其是有社會歷練經驗的熟齡族們,想要維護自尊,根本無法接受自己居然會在乎沒被揪這種「小事」。當有這些情緒出現時,先否定掉自己的感受,甚至隱約覺得羞愧自己太弱了,這形同對已經受傷的心再補上一刀。
真正不在乎的事情,是不會興起情緒反應的,一旦出現不一樣感受,最好的方法就是接受它。責怪自己不應該有這些情緒,就像肚子餓的時候罵肚子為什麼會餓,是沒有用的。
不要批判自己的情緒,而是讓已經出現的情緒當嚮導,帶我們去了解「自己到底發生什麼了?」以朋友為例,經過探討之後,她發現提早離開職場退休,過完退休蜜月期之後,開始對未來生活茫然,因為職稱抬頭質疑自我價值。這使得她對於別人怎麼對她過度敏感,覺得別人不找她,就是瞧不起她。
問題的根源在於自己的生活沒有重心,將日子過得太狹隘,小事就能在心底掀起大波濤。如能聚焦在建立退休生活的重心,這些外在的事情就不容易影響到她。
影響情緒的「小事」其實一點都不小,不要將「一群朋友揪出去但沒有揪自己」,看成是年輕人專屬的人際困擾,而是要坦然面對;想參加的活動不要等人揪,可以化被動為主動,自已主動找人。偶爾打個電話聯繫,不論親情、愛情、友情什麼情都需要經營,不論老朋老友老伴什麼對象都一樣。
一邊強化熟齡人際關係網絡,一邊增加個人獨處的能力,練就能與人同歡,也能享受獨處的滋味,這是熟齡的幸福奧義。
本文轉載自《幸福熟齡》,原文為:「為什麼他們出去沒找我?」總是在等別人主動?第二人生:練習與人同歡,也能享受一個人時光
│更多精選推薦↓↓↓
- 明明很累就是睡不著?名醫林靜芸靠「這招」戒掉安眠藥!改善失眠還能降低焦慮、抑鬱感
- 失智症,是50歲後人生的殺手!腦科名醫勸:這10食物最好少碰,吃錯恐腦鈍、大腦退化
- 她不煮飯、洗衣、整理房間,孩子房子車子也都我養!寵妻魔人棄24年婚姻:我就是太呵護,才造成老婆懶惰跟無能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