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困擾別硬撐 找專業幫忙

聯合報 記者/施靜茹

想很多就代表容易憂鬱嗎?或是常感到沮喪、情緒低落,就是憂鬱症嗎?

曾有自殺死亡的心理解剖研究發現,90%的自殺死亡者生前都已經有憂鬱症,不可小覷憂鬱症帶來的後遺症。

根據衛生福利部出版的「憂鬱情緒障礙自助手冊」指出,精神科診斷必須有三元素——足夠多的特徵性症狀、足夠長的持續時間,以及足夠影響個案原本功能的嚴重程度。所以是否為憂鬱症、重鬱症等精神疾病,還是必須尋求專業診斷。

值得注意的是,不少人常有的憂鬱情緒,有一種因為壓力反應而引起的「適應障礙症」,會在遭遇生活上的壓力事件後的三個月內感到痛苦,或不想跟人接觸甚至沒辦法上班;如果壓力源消失半年後困擾還在,就得醫療介入。

桃園市衛生局副局長、精神科醫師蘇柏文指出,有情緒困擾的人,其實可以先尋求專業的心理諮商,諮商心理師會陪著求診者釐清憂鬱或失眠等症狀的根本原因,梳理混亂的思緒。

而國內不少民間單位如董氏基金會、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或全國自殺防治中心等團體,都有許多資訊及自我檢查的量表,伸出援手來幫助民眾。

|更多精選延伸

橘世代:精彩人生2.0,展開人生新風景

憂鬱症 施靜茹 心理諮商 抗憂鬱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