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抵擋中年憂鬱來襲

聯合報 文/施靜茹

男自殺、女憂鬱,困境中年如何解?

台灣憂鬱症就醫人數,超過三分之一是中年人,其中女性是男性的2倍;近年的自殺人數中,中年男性是所有族群最高。中年失業、中年危機、中年憂鬱……為何人至中年猶如困獸?在步入橘世代前的這個「轉大人」的時期,應該如何度過?

45~64歲的中年期,多數人都卡在這些困境裡進退兩難——驚覺身體的衰老、處理婚姻...

45~64歲的中年期,多數人都卡在這些困境裡進退兩難——驚覺身體的衰老、處理婚姻關係時感到挫敗、更年期到來、父母離世、兒女離家、失業難再就業等等。

中年的困境不只是心理學裡說的「中年危機」而已,這兩、三年,明顯呈現在失業、自殺和憂鬱等重要數據裡。

根據主計總處統計,2020年全年失業率為3.85%,創近4年來新高。而且相較於2019年的失業率,中年(45~64歲)上升了0.36%,上升幅度是所有年齡區間最高。

三明治世代 壓力大到無力

台灣憂鬱症防治協會理事長張家銘指出,侵襲中壯年人心靈的海嘯,常因為經濟而引起。隨著非自願性離職或退休,中高齡者面臨就業機會減少、失業周數拉長、轉業不易,雇主不願雇用,失去經濟支撐,家庭失和也隨之而來,失業影響的漣漪持續擴大。

撇除大環境因素帶來的失業,上有老要照顧、下有小要撫養,自己又得處理家庭失和、更年期及種種困境,中年一直是人生中最困難的階段,45~64歲這個年齡區間,自殺身亡及憂鬱症人數都居各年齡層之冠。

根據全國自殺防治中心的「全國自殺死亡資料統計」顯示,45~64歲的男性自殺死亡人數, 從2015年至2019年,每年皆居各年齡之冠;以2019年為例,自殺身亡人數為3,864人,中年人為1,483人,其中男性為970人,女性是513人。男性人數遠多於女性。

中年後憂鬱 女比男多一倍

但在憂鬱症人數上,則是女多男少。據健保署統計,2018年台灣因憂鬱症就醫總人數超過40萬人,其中又以45~64歲為最多,高達16.4萬人,超過三分之一,其中女性又比男性更容易陷入憂鬱,兩者比例約2比1。

桃園市衛生局副局長、資深精神科醫師蘇柏文分析,憂鬱可能與遺傳、生理、心理、社會等層面有關,生理則包括內分泌、荷爾蒙的改變或減少,從而造成焦慮或憂鬱等症狀。

「中壯年男性的自殺死亡人數最多,值得關心。」張家銘指出,45歲到64歲是「三明治世代」,必須照顧年邁的父母親,又得負擔孩子學費,甚至可能面臨失業找不到工作的巨大壓力,就像個緊箍咒。

中年小吳原本是服飾中盤商,因抵擋不了網購的時代趨勢,生意一落千丈。經濟困窘再加上和配偶的相處問題,讓他不得不離婚。三個孩子跟著媽媽生活,小吳從開計程車重新出發,每天跑車10小時,總算有穩定的收入,也能偶爾接孩子回來和他住。

職場上的勝利組也未必好過,有些人有「冠軍性格」—即「A型性格」的人,常處於緊繃狀態,凡事要求完美,這也可能導致焦慮或憂鬱情緒上身。

2018年的憂鬱症患者中,超過四成是中年;女性憂鬱症患者人數是男性的兩倍。 表/...

怕被貼標籤 不碰心理諮商

蘇柏文在臨床上也觀察到,國人並不習慣尋求心理諮詢,也擔心求助即等於有精神病,有人為了紓解心情,轉而去吃健康食品,甚至有些高階主管還去求神問卜,不願意面對自己心理的黑暗。

有些人覺得探索內心世界太辛苦費時,也可能選擇藥物治療先改善不適。有的職場會提供員工協助方案,給予有身心壓力的員工心理諮詢奧援,但員工大多不敢使用,害怕被貼上標籤。

蘇柏文說,兩、三年前,新竹科學園區就流行一種rTMS(經顱磁刺激治療),類似一種電療,使用者每治療一次結束後,就有愉悅的感覺,療程需數萬元,希望藉由電磁治療來改變腦部內分泌。

中央每年都編有相關心理健康預算,但不容易在今年編預算,明年就看得到成果。很多時候,都是醫療端在下游「善後」,亦即發生社會事件或當事人生病了,才做補救措施,如果能在預防端多投注一些經費和人力,社會安全網也許就不需要接住那麼多脆弱的心靈了。

自殺,不能解決難題;求助,才是最好的路。求救請打1995(要救救我)

|更多精選延伸

橘世代:精彩人生2.0,展開人生新風景

憂鬱症 施靜茹 蘇柏文 張家銘 三明治世代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