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森症如何治療?持續運動不可少,服藥最忌這1事

聯合新聞網 文/賴昀岫 台北報導
巴金森症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的第二大腦神經退化疾病,秀傳醫療體系彰化院區神經內科首...

巴金森症是僅次於阿茲海默症的第二大腦神經退化疾病,秀傳醫療體系彰化院區神經內科首席主任巫錫霖指出,此症好發五十至七十歲,年紀愈大愈容易因腦部多巴胺減少而出現症狀,年輕型個案往往因其他原因造成,例如感染引發腦炎後引發,臨床也有卅多歲罹病的個案。

巫錫霖指出,巴金森症患者腦部退化,導致多巴胺分泌減少,多巴胺是情緒和神經系統中的重要傳令兵,影響外在動作,出現肢體僵硬、動作遲緩、顫抖、走路姿態不穩等典型症狀,也有人吃飯變慢、本來十分鐘可以洗好澡,後來得花上半小時才能完成,穿衣服速度也變慢。

如何避免動作退化影響日常生活,是於巴金森症治療的重點之一,巫錫霖指出,治療非常重要,有機會將身體功能保留在病程早期的症狀表現,維持與同齡人相同的生活品質。

巫錫霖說,藥物有助於改善症狀,最忌諱自行調整藥量,影響體內藥物濃度,用藥遵從性也相當重要,不能吃一、兩次藥,自己判斷有效就亂停藥。

再來就是一定要運動,有些研究建議巴金森症患者打太極拳,巫錫霖建議,其實只要走路也好。別小看走路,只要持之以恆,天天走路,可訓練步伐節奏,對巴金森氏症患者維持動作流暢,絕對有一定的幫助。

巫錫霖指出,如果到了藥物難以控制的階段,其他治療方法包括深度腦部刺激術,透過植入細長的電極導線,產生電流控制調節腦內不正常活動訊息,藉以改善動作障礙症狀,減少高劑量藥物的副作用。

另一種治療方法則是「聚焦超音波」,又被稱為神波刀、醫薩刀等,改善動作障礙症狀,減少高劑量藥物的副作用。

🍊點我加入橘世代FB粉專,一起展開人生新風景

【橘世代課程平台】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過好生命第二階段,量身打造一系列專業課程!
立即了解》請點我

加入橘世代LINE好友,立即掌握橘世代大小事!再即享折扣金50元!
領取折扣》請點我

巴金森氏症 阿茲海默症 運動 用藥觀念

推薦文章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