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有錢先還負債?理債時忽略「這2事」會讓你得不償失
「我的負債越來越多,有種快要失控的感覺,該怎麼辦才好?」
一位有負債的網友來信詢問。
「有機會聊聊你個人的負債狀況嗎?」
負債,一個不太討喜的財務數字,當初總有那麼一件事的發生,導致這金額的出現,例如房貸、學貸、車貸、信用貸款、個人借貸,甚至是卡債等。除了學貸之外,其餘的債務與支出、消費及投資觀念等,有著不小的關係。
不過,今天我們不聊手邊債務形成的原因,而是在還債過程當中,常會出現的迷思。
還債迷思1:償債過於積極
“加速還款、有多的錢就還,這有什麼不對嗎?”
一位最近「不小心」多還了一些債務的朋友,因苦惱後續現金不足而跑來求救。
各位是否有看到關鍵詞 - 現金不足?
首先,「積極還債」是在償還債務的過程中,非常值得肯定的心態。某種程度意味著你正視且勇於面對處理債務這件事。不過多還一些債務有如單筆投資,是必須要拿出「閒錢」,或者你要刻意「擠出」一些錢來執行才對,不能毫無保留將僅存的銀行現金全部拿來還債,否則接下來吃什麼?
簡單說,總該留個「吃飯錢」吧?正確的說,應該是除了要預留生活的必須支出之外,還要有一筆「緊急預備金」,剩下的才能作為償債的單筆資金(投資亦同)。
否則,如前述的案例,不小心過於積極還債,導致接下來的資金不敷使用,下一個動作就會出現「借貸救急」的歷史重演,而債務也會有如「聚債盆」般的不停增加,導致災難的發生。
多還債,也是需要做預算控管的,可不能依心情來決定喔!
編輯推薦》如何做好理財規劃?從「這5件事」看出你比一般人更會理財! :https://reurl.cc/p3nQnr
還債迷思2:積極投資償債
“我本來想透過投資看能否多賺一點拿來還債,沒想到卻虧更多,早知道這筆錢就乖乖拿去還債了。”
一位我以為是想討論投資的朋友,但實際上的關鍵卻是要解決債務的問題。他眼看著負債金額越來越多,心裡不免更加著急,壓力值也隨之提升。
確實有機會因投資獲利,讓手邊的資產有所增加,這也是個重要的理財管道。但投資從來就沒有「保證」這回事(但很多人都忘了這特點),投資的價格會隨著市場的變化而波動。這不免出現了兩個小觀念:
(1)保證每月要還的債務&非保證的投資績效
每個月都有確定的金額需償還,但每個月卻無法有確定的獲利金額(就算是月配息的投資商品,也須留意本金的價格波動),既然如此,這兩項理財工具就不應該擺在同一個天秤上衡量。
投資若有獲利也就罷了,但常見的是若不如預期而導致虧損,將未來還債的所需資金給賠掉了,常會再次透過新的借貸資金來償還舊的負債,而借貸的總金額也就漸漸地往失控的方向前進。
(2)投資績效是否能大於借貸利率
投資學上說「無風險利率」,其實也可以拿銀行的定存利率做為代表。若定存的利率是屬於無風險,那比定存利率高的理財工具,就是屬於有風險的,其獲利率與定存利率的差距越大,風險也就越高。
問題來了,若借貸利率高達7%以上,請問你該找獲利率多少的投資標的?相信一定要大於7%吧?但這不僅不容易,其風險也不小。原本只是承受還債的壓力,現在卻又多了投資波動的壓力。上課時我常提到:
“理財其實不難,難的是往往不清楚自己在做什麼。”
與其尋找大於7%的投資標的,不如乖乖地還掉7%利率的負債。投資,未來多的是機會!
投資,不能過於著急;理債,更要保持平靜。
理財先理心,唯有平心靜氣,才能讓理財保有元氣!
本文轉載自《阿植聊理財》,原文為:【一位CFP的日常】償還債務的過程中,常見的兩個迷思!
│更多精選推薦↓↓↓
【橘世代課程】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https://bit.ly/44stv2z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