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剛開始盛行的70年代,通常要走進豪華的飯店或餐廳,才能品嘗到那些精緻的西式餐點。不過,那個陽春麵一碗只要五、六元的時代,西餐的價格非常昂貴,吃一客牛排 可能就要一百二十元,這樣的高價並不是所有人都能享用得起,這使得許多民眾對西餐充滿距離感,同時也心生嚮往。
在1976年,有人突發異想將牛排擺到路邊攤 夜市 賣,讓高級美食變成街頭小吃,少了奢華的餐廳氣氛、精緻的擺盤和陌生的西餐用餐禮儀,更多了幾分在地親切感,大家坐在路邊的椅凳上,盡情品嘗平時難得吃到的西洋風味,路邊鐵板牛排口碑迅速傳開,每日都吸引大批民眾購買,小小攤位外多得是等待美味排餐的客人。
客人會這麼捧場,主要是因為比起當時的西餐廳,餐點的價格便宜許多!一客豬排三十五元、牛排四十五元,用比高級餐廳還低的價格能吃到高級餐廳的滋味,即便對當時物價來說不算低價,仍然吸引力十足,讓愛好美食的民眾趨之若鶩。
「你的特別日訂製書」獨家販售中🎁
把獨一無二的時光獻給特別的你,《報時光》推出「你的特別日訂製書」,從70餘年歷史的《聯合報》報紙版面,依日期、姓名客製化成冊,陪你慶祝人生的重要時刻,也遇見每個新聞歷史的瞬間。
70年前報紙原貌重現!客製屬於你的這一天:https://bmai.app/5g65ld
豪華食品當街賣 四十五元吃牛排
1976-08-01/聯合報/03版/
【文/唐經瀾】由於西風東漸,許多人跟著對牛排發生興趣;可是在大家的印象裏,一客牛排所費不貲,沒有多少人常吃得起。
誰會料想得到,一客盛在鐵板中「嗞嗞」作響,油星四濺的牛排,只要新台幣四十五元?
台北市已經出現專賣鐵板牛排及豬排的路攤,一客豬排也只要三十五元,堪稱物美價廉。端上桌的和西餐廳差不多,一式的鐵板,一樣要用刀叉割而食之。
今年三十二歲的孫東寶
,原來是西餐廚師,曾經在幾家觀光大飯店幹過。去年底他突然心血來潮,想出牛排「大眾化」的主意,於是就在他家附近的夜市,擺個板牛排的小攤。
他賣的牛排,在西餐廳菜單上的洋名叫「沙龍牛排」,相當於一百二十元一客的「牛排餐」牛排,重量都是六盎司,約市秤四兩半,另加一撮麵條。
起初他以煎鍋貼煎牛排,一天賣三十多客;後來口碑一傳,生意鼎盛,因此購置全套的煎牛排廚具,一天能賣兩三百客,這個月的營業額達三十餘萬元。
孫東寶的顧客中,各色各樣的人都有;有學生、有明星,還有老遠駕轎車去品嚐的。
他賣牛排有兩分利,他說:『在這裡吃牛排,缺點是「沒有派頭」,但有個好處,便宜。』
本文轉載自《報時光》,原文為:台式鐵板牛排發跡! 1976年孫東寶創始攤位
【橘世代課程】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https://bit.ly/44stv2z
udn討論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