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綜所稅 申報5月1日開跑,今年延長到6月底(6月30日截止)。對於投資人而言,股利所得又分為「合併計稅」或「分開計稅」,應該如何選擇是每年報稅 時的重要考量之一,其實兩種方式各有適用情境。會計師提醒,分開計稅對於高所得族群更有利,而合併計稅則可用於綜所稅率20%以下者。
股利也要繳稅?如何申報?
如果有投資股票 、ETF,獲得投資標的的現金股利或股票股利,這些收入都會在隔年申報綜合所得稅時,計入當年度的所得中,就是「股票利息所得稅」,或稱「股利稅」,納稅人今年報稅時,該選擇合併報稅還是分開報稅比較省稅呢?
誠品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周志誠會計師表示,根據現行所得稅制,個人取得股利所得可選擇採「合併計稅」或「分開計稅」方式申報。
股利「合併計稅」算法?適合哪些族群?
股利所得「合併計稅」計算公式為:[(年度薪資所得+年度股利所得)-(免稅額與扣除額)]× 所得稅率-累進差額−(股利可抵減稅額)
投資人若選擇合併計稅,股利所得將併入個人綜合所得總額中一併課稅,並可享有8.5%的股利可扣抵稅額優惠,每一申報戶最高可抵減稅額為8萬元,對於長期存股 的投資人而言,此方式具有吸引力。
如果納稅人所得偏低,稅率落在20%以下,則合併計稅通常較為有利,因為股利併入綜合所得,除了比分開計稅的稅率低,另搭配8.5%抵稅機制,可有效節稅 。
股利「分離計稅」算法?適合哪些族群?
另一種,股利所得「分離計稅」計算公式為:[(年度薪資所得)-(免稅額與扣除額)]× 所得稅率-累進差額+年度股利所得 × 28%
周志誠說,若選擇分開計稅,則是將股利所得單獨課稅,固定稅率28%,不併入綜所稅。他表示,這種方式較適合高所得者,避免因股利併入綜所稅後,使整體所得落入更高稅率區間。適用族群為所得稅率高於30%或股利較高者,28%稅率可能較有利。
案例試算(合併計稅):
若單身小資族阿花年收入為80萬,股利所得2萬3000元,綜合所得淨額為40萬,適用5%的課稅級距,需繳納綜合所得稅2萬元。
選擇股利所得「合併計稅」,可再獲得8.5%股利抵扣額:23,000 × 8.5% = 1,955元。原本應繳納的綜合所得稅2萬元,就可減去1,955元,實際上只需繳納18,045元。
案例試算(分離計稅):
反之,如果阿花選擇將股利所得「分開計算」獨立申報,計算為綜合所得淨額:
800,000 - 42,3000 = 377,000元
股利所得分離課稅為:
23,000 × 28% = 6,440元
該年度繳納稅額為:(377,000 × 5%)+6,440 = 25,290元
經過試算發現與合併計稅相比,分離計稅反而讓阿花多繳了7,245元。(25,290元-18,045元)。換言之,建議課稅級距屬於40%以上的高所得者,再採用股利所得分離課稅比較適合。
股利「合併計稅」報稅技巧公開
周志誠說明,股利收入合併計稅的優缺點,優點部分,對股利在一定金額以下,可享受較低的稅負,尤其是對綜合所得淨額較低低適用稅率5%以下者,或可有退稅之優惠。因目前稅法規定,如採合併計稅股利收入乘以8.5%,在限額80,000元之範圍內,可扣抵所得稅;缺點部分,則是對適用40%稅率或股利收入總額鉅大的高所得者,不見得有利。
周志誠指出,國內綜所稅採取的是「家戶申報制」,夫妻計稅會有3種方式,分別為:全部所得合併計稅、薪資所得分開計稅、各類所得分開計稅。一般來說,「合併計稅」適合小資族家庭或是雙方收入差距大者。
「薪資所得分開計稅」適合雙薪高收入家庭,收入所得以薪資為主,建議以薪資所得較高的一方申報;「各類所得分開計稅」適合收入多元且大於薪資收入,建議以所得較低的一方申報。
此外,ETF配息也屬於股利所得的一種,因此也要申報ETF配息所得稅。不過ETF的配息來源多元,如果是屬於「54C股利或盈餘所得」才需繳稅;ETF配息是來自「76國內財產交易所得、資本公積、收益平準金」則不課稅。
股利所得合併計稅與分開計稅比較表
比較項目 | 合併計稅 | 分開計稅 | 補充說明 |
---|---|---|---|
計稅方式 | 併入綜合所得稅,適用累進稅率,享8.5%抵減(上限8萬元) | 單獨課稅,固定稅率28%,不併入綜所稅 | |
適用稅率 | 依所得高低適用5%~40% | 固定28% | |
股利抵減稅額 | 可抵減股利所得×8.5%,上限8萬元 | 無 | |
捐贈扣除額影響 | 股利併入綜所稅,總所得額增加,捐贈扣除上限(總額20%)也相對提高 | 股利不併入綜所稅,總所得額減少,捐贈扣除上限也減少(股利分開計稅部份不得列入捐贈限額之計算) | 若綜所總額由合併計稅的300萬降為分開計稅的100萬(股利收入200萬分開計稅),捐贈可扣上限由60萬降至20萬 |
適用族群 | 所得稅率30%以下或股利所得低於94萬者,可善用抵減 | 所得稅率高於30%或股利較高者,28%稅率可能較有利 | |
節稅建議 | 小資族、退休 族建議合併申報 | 高所得者建議分開課稅 | |
注意事項 | 超過抵減上限部分不能抵扣 | 可能影響捐贈扣除額上限 |
資料來源:周志誠會計師
【橘世代課程平台】
陪伴您成為有趣而溫暖的大人,過好生命第二階段,量身打造一系列專業課程!
立即了解》請點我
加入橘世代LINE好友,立即掌握橘世代大小事!再即享折扣金50元!
領取折扣》請點我
udn討論區